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中國夢也是中國為世界打造的夢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 吳 旭
2013年06月27日16:27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中國夢的世界價值

習近平,這位以沉穩、持重、自信、坦誠的個性風格被西方媒體所了解的中國“新當家”,在當選總書記后第一次公開講話中,一“夢”驚人——以簡簡單單的三個中國漢字:“中國夢”,濃縮概括了新一代領導人的執政理念和目標。在他身后,是有著厚重和濃烈象征意味的“中國復興之路”展覽圖片;在他旁邊,站立著引領未來中國去造夢、追夢、圓夢的七人團隊(用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的形象說法,這將是中國的“夢之隊”);而在他面前,不僅僅是拿著話筒端著相機的隨訪記者、以及他們身后所代表的中國十幾億受眾,還有著全世界幾十億雙關注中國、聆聽中國和探索中國的眼睛。

“中國敢於夢想了!”“中國的美夢抑或世界的噩夢?”從這一連串西方媒體報道的大標題中,你不難感受到一股迅疾而清晰的震顫,以北京為中心蕩漾開去,在世界輿論場內形成了一連串共振與余波。在尚未確認應該將“中國夢”翻譯成“China’s Dream”(中國的夢),還是 “Chinese Dream” (中國人的夢)時,西方的媒體和受眾已經開始在公共空間裡剖析“中國夢”和“中國夢之隊”了。無疑,“中國夢”已經被賦予了更深、更廣和更抽象的內涵外延;而有關“中國夢”的解讀,也不僅僅屬於中國自己了。

夢的起點:西方媒體和受眾有著自己不同的解讀

細究起來,近代意義上的“中國夢”,發端於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那一連串噩夢。中國國情教育中所謂的“百年國恥”,幾乎凝成了一個民族羞於啟齒,卻又不能、不敢片刻忘懷的集體記憶和心靈創傷。其疼痛之深、其副作用之久遠,貫穿影響了其后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起伏波折。而最具有臨床實証意義的一個民族精神后遺症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夢想、狂想、空想都歸於破滅以后,中國人不敢做夢了。要做夢,你必須先要睡去;而“東方睡獅”的頭銜,無論如何不再是中國引以為傲的標簽。

從這個意義上講,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寓意著中國在兩個層面的回歸。一個層面,是歷史的層面。中國終於可以擺脫象夢魘一樣籠罩民族心理長達百年的陰影,以正常的心態,去憧憬和構建一個民族的遠景承諾。物質的富足,使中國從“羨慕嫉妒恨”加上“屈辱挫敗悔”的復雜心態中走出來。這是中國在主權意義上“站起來”以后,在精神心理上又一次真正地“站起來”。另一個層面,則是現實的層面。沒有夢想的民族,終究是沒有未來的民族。中國過去30多年的埋頭前行,在屢創輝煌的同時,也使得我們的視野變得狹窄,心態變得功利,想法變得短視。從北京的霧霾到上海的死豬,從飛漲的房價到限購的奶粉,中國正在承受著信仰空白、精神缺失的惡果。正如涉及金錢的問題隻能用金錢來解決一樣,涉及精神層面的缺失也隻能用精神層面的修復來完善。“中國夢”的提出,無疑正當其時,正對其症。

但是,關於“中國夢”的起點,西方媒體和受眾卻有著自己不同的解讀。

中國人習慣將近代歷史的斷代點,劃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后。由此勾勒出的故事線,自然是一部中西方對峙抗爭、中國屈辱落敗的沖突史。而西方的中國問題觀察家和意見領袖們,則更多地將這個歷史分水嶺,或是劃在1949年,或是劃在明末清初甚至更早。如果以1949年為起點的話,過去的六十年,中國經歷了意識形態保守,然后是改弦更張,放開手腳,實現了經濟和社會的整體跨越。因此,中國語境中帶有強烈“民族復興”的歷史潛台詞,在大多數西方人聽來,失去了其邏輯論証的說服力。而如果以中華民族與西方世界初始接觸的明末清初來論的話,中國所泛指的“中華民族”又因為滿清帝國的外族身份,而變得糾纏不清;而所謂的屈辱,更顯得言過其實——因為畢竟滿族當時所創立的大清帝國,無論從版圖和疆域上,都超過前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