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政黨表現優劣不一,發展空間不容樂觀,
面臨新的分化組合1各黨表現有得有失。一是左翼陣線,左翼黨領袖梅朗雄作為該黨與法共聯合推舉的總統候選人,民調支持率由年初的5%飆升至首輪投票前的15%,一度引發“梅朗雄熱”,梅朗雄雖最終在首輪總統選舉中以111%的得票率列第4位,但此次系1981年以來社會黨之外的左翼候選人首次在總統選舉中得票率超過10%,因此仍不失為此次選舉的“黑馬”。但左翼陣線未保持住這一強勁勢頭,立法選舉首輪投票得票率僅為691%,下滑4個百分點。在二輪投票中,左翼陣線連遭敗績,僅獲10席,議席總數流失近半。二是綠黨,在強調個人能力與魅力的總統選舉中綠黨未能有搶眼表現。在立法選舉中,綠黨獲得17席,比上屆4席明顯增加,並首次有資格單獨組成議會黨團,實現了其與社會黨簽訂聯合競選協議時的戰略目標。三是民主運動,曾在2007年首輪總統選舉投票中居第三位的民主運動候選人貝魯未能再現當年輝煌,隻獲得913%的支持率。在立法選舉中,民主運動明顯萎縮,僅獲兩個議席。
2結盟是大選中各小黨不容忽視的重要策略。第一,從左翼陣線看,梅朗雄的個人魅力和該陣線的競選主張佔了先機。梅朗雄提出的反自由主義全球化與歐洲一體化、重新分配財富、加強勞動者權益,甚至號召成立制憲議會、建立“第六共和國”等煽動性、帶有理想色彩的政策主張,在危機背景下其實迎合了部分選民不滿現狀、恐懼未來、厭惡現有體制的極端心態。第二,梅朗雄能言善辯,口才出眾,在競選集會上的高超演講贏得了大量擁躉。但左翼陣線競選策略失誤,未在總統選舉前與社會黨結成競選聯盟,而是希望挾總統選舉佳績在立法選舉前提高與社會黨討價還價的砝碼。然而總統選舉后,雙方談判破裂,這成為左翼陣線立法選舉失利的重要原因。第三,總統選舉中梅朗雄的部分選民並未在立法選舉中選擇左翼陣線,而是因希望賦予奧朗德總統強大的議會多數票轉而選擇支持社會黨,這使得未與社會黨達成任何協議的左翼陣線雪上加霜。第四,其他黨派的情況。綠黨,近年來通過整合環保力量,崛起勢頭強勁,尤其是在此次選舉中通過與社會黨簽署競選聯盟,不僅保住了左翼第二大黨地位,而且首次實現在參、眾兩院均獨立組成黨團的目標,政治影響力加強。民主運動,得票嚴重縮水的主要原因是該黨主席貝魯在總統選舉二輪投票前一反常態、公開反對其此前的盟友——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齊,轉而支持奧朗德,從而在立法選舉中遭到部分中間派選民摒棄。
3各小政黨未來面臨諸多考驗。左翼陣線得益於總統競選工作,激進左翼力量的人氣明顯回升,法共選民舊日的政治熱情被喚醒,黨員隊伍有所壯大。同時左翼陣線的聯盟形式亦為左翼激進力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法共理論政策清晰,組織系統完善,但缺乏有號召力的領袖人物,而左翼黨主席梅朗雄個人能力突出,具有領袖風范,但該黨基層組織和動員能力不足。應該說,兩黨在左翼陣線旗幟下的聯合實際上實現了優勢互補。但立法選舉失利后,兩黨之間矛盾公開化,雙方亟待需要在聯盟未來發展路線、梅朗雄的領導地位、與社會黨關系等重大問題上消弭分歧、統一方向。綠黨在立法選舉中實現既定目標后,高層領導人入閣或進入議會。6月下旬綠黨對黨的高層領導職務進行了調整,帕斯卡爾•迪朗接替入閣的迪弗洛,高票當選綠黨新任全國書記,綠黨還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機構,並決定將原定於2014年召開的黨代會提前至2013年舉行。中間派,總統和立法選舉遭遇“滑鐵盧”后,民主運動及黨主席貝魯風光不再,難以承擔起領導中間力量的任務。9月中旬,前激進黨主席博爾洛宣布成立新黨——民主及獨立人士聯盟,新黨的成立基於國民議會民主及獨立人士聯盟黨團,由原激進黨、新中間黨、中間派聯盟、現代左翼等中間派政黨合並而成,博爾洛任黨主席,黨員人數目前有5萬人。該黨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取代民主運動地位,全力整合並重振法國日漸衰落的中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