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實踐和成效 2003年1月1日,勞工黨領袖盧拉正式就任總統,該黨成為巴西歷史上首個執政的左翼政黨。但是,巴西黨政分開的政治體制使勞工黨“當家不做主”,對盧拉政府影響有限。囿於巴西資本主義體制的局限和右翼仍保持強大實力,盧拉政府始終未推行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激進變革。盧拉就任后明確表示,“變革是一個循序漸進和持續不斷的過程,隻有通過對話和磋商,避免輕率和無序,才能使變革取得堅實而長久的成果”。盧曾坦言,勞工黨堅定不移地把實現社會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在實現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巴西及拉美一些國家都曾有過多次嘗試,迄今通過武裝斗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僅古巴一國,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如今拉美國家均不具備建立社會主義的條件。盡管如此,綜觀八年執政實踐,盧拉政府仍部分踐行了“勞工社會主義”。
1鞏固執政聯盟基礎,維護民主政體穩定。盧拉總統任內,中左翼執政聯盟在國會議席不及半數,其中執政黨勞工黨在參、眾兩院議席僅佔15%左右。鑒此,盧拉拋棄黨派歧見,廣泛結盟,組建的聯合政府既有巴西共產黨、社會主義黨和民主工黨等傳統左翼政黨,也包括巴西最大的中右翼政黨民主運動黨。務實的結盟政策不僅鞏固和擴大了中左翼聯盟的執政基礎,保証了政府順利施政,也有效地保持了巴西民主政體的穩固。在2010年大選中,盧拉一方面加強內部協商,力促中左翼聯盟團結一致﹔另一方面通過出讓副總統候選人力邀民運黨聯袂參選,實現政治支持最大化,從而保障了中左翼聯盟總統候選人羅塞芙獲勝當選。勞工黨繼盧拉兩任政府后再次蟬聯執政,成為巴西白軍政府還政於民以來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中左翼聯盟所獲議席首超半數,這意味著羅塞芙政府將成為1985年巴西實現“再民主化”以來最強勢的政府。
2實行穩健務實的經濟政策,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盧拉上台后並未採取勞工黨一貫主張的激進變革方針,而是基本延續前任卡多佐政府的大政方針,堅持將初級財政盈余目標制、浮動匯率和控制通脹作為其經濟政策的三大支柱。同時,全面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批准實施公私合營計劃,解決融資問題﹔增加政府對生產領域的投入,提高效率﹔加大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經濟發展的后勤保障﹔降低企業生產環節稅賦,推動工業發展﹔通過增加外匯儲備和重新安排外債,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鼓勵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盧拉政府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兩次推出“加速經濟增長計劃”,充分體現了政府實現經濟騰飛的總體思路,不僅有力拉動了經濟全面改善和增長,而且也對巴西迅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起到了積極作用。盧拉政府執政八年,巴西經濟保持年均45%的增長率﹔外貿總額由2002年的1069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3835億美元﹔國家風險指數由1460點降至180點﹔公共債務佔GDP比重由606%降至403%﹔外匯儲備由378億美元增至2860億美元﹔通脹率由125%降至5%﹔失業率由117%降至67%。2010年,巴西重返世界十大經濟體之列,經濟總量全球排名由2003年的第13位升至第7位,2011年升至第6位。
3加大社會投入,不斷改善民生。盧拉政府倡導兼顧經濟發展和社會公正,將解決貧困問題和改善民生作為施政重點。新設“社會發展與反飢餓部”﹔推行以全民扶貧和反飢餓為宗旨的“零飢餓運動”,使2800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制訂並落實“家庭救濟金計劃”,全國1300萬貧困家庭受益。此外,還大幅增加了對教育、衛生、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家庭農業等領域的投入。推行“巴西掃盲計劃”,使數百萬人脫盲﹔根據人口比例為印第安人和黑人學生提供獎學金﹔新建214個聯邦技術學校,超過巴西近100年來所建總量﹔新建14所大學和126個大學城﹔通過“所有人上大學計劃”和“高等教育助學金計劃”,75萬低收入家庭學生從中受益﹔對家庭農業的資助金增長八倍,安置了60萬戶農業家庭﹔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和技術支持,為家庭年收入低於2000雷亞爾的農民提供了小額農業貸款,為遭受自然災害的農民提供了農業保險。盧拉執政八年,共創造1500萬個正式就業崗位﹔扣除通脹因素,勞動者年均收入增長5%﹔中產階層新增3600萬人﹔月收入在1064至4591雷亞爾的中等收入家庭增加了44%。
4積極推行多元外交,大力提升巴西國際地位。盧拉政府加大外交投入,全力推行“大國外交”。在拉美地區,以南方共同市場為戰略依托,主導和推動南美一體化進程,借“集團優勢”提升巴西對地區和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在全球范圍,積極促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大力加強南南合作。同時,以務實態度處理與美歐等發達國家關系,為巴西經濟和金融穩定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在盧拉政府努力下,巴西在對外關系各層面表現活躍,國際地位提升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