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從生產不出一台汽車,到基本實現工業化,從物資匱乏到實現溫飽,中國共產黨的探索,對未來中國步入現代化是起著決定性意義的。這些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不斷得到豐富和充實,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綜合實力的大國崛起。
而今,黨和國家領導人更是強調要堅定三個方面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是因為我們從歷史當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對了,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的制度有優越性。
如何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促進國家和平統一?如何營造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如何解決黨內的消極腐敗?這都考驗著共產黨作為“中國夢”引領者的意志和能力
重慶日報:實現“中國夢”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未來的旅途上,我們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
謝春濤:首先就是如何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果沒有經濟快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無從說起。在世界經濟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要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並不容易,特別是保持健康發展,就更不容易。我們發展經濟不是為了追求速度,而是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這就需要不斷調整結構,就要不斷創新。
二是如何穩步有序地發展民主。民主是社會主義奮斗的目標,民主的發展是人民的需求,老百姓不光希望吃飽穿暖,還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民主自由和越來越健全的法治環境。因此,必須推進民主建設,繼續推進體制改革。
三是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通過正確的價值觀、理念把全國人民凝聚起來;中華文化怎樣真正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如何讓大家承認中國不光為世界生產了很多商品,還對人類的制度文明做出了貢獻——在這一方面,僅僅才開頭。所以,中華文化軟實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四是如何實現社會穩定和諧。中央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因為目前一些矛盾多發,甚至有時候比較尖銳。怎樣使社會實現真正和諧,還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此外,如何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促進國家和平統一?如何營造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如何解決黨內的消極腐敗?這都考驗著共產黨作為“中國夢”引領者的意志和能力。
重慶日報:面對這些嚴峻挑戰,我們能一一化解嗎?您的信心何來?
謝春濤:中國的和平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我有理由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信心。
我們注意到,當前中央的一系列大政方針,對黨和國家面臨的各種挑戰都有清醒的認識,都有應對之策,而且在實踐中逐步發揮著作用。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政治上出現了不少新氣象,這讓社會各界看到了黨和政府積極應對挑戰的信心和決心。
此外,我的信心還來自對中國共產黨90年歷史的了解。過去,中國共產黨克服了無數艱難險阻,今天的困難也不是過不去的檻。
“中國夢”是一種民族凝聚力,是一種精神指引,永無止境
重慶日報:如果將迎接並完成上述挑戰看作是實現了“中國夢”。那麼,您能給出一個時間表嗎?
謝春濤:實現“中國夢”中的“實現”是一個過程,中央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也不好定。在我看來,“中國夢”永遠都是“進行時”,不會有完結的那一天。
回顧歷史,改革開放突破了僵化的思維和體制束縛,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這場全方位的變革,深刻改變了國家、民族以及每個人的前途命運,終於使人民充滿自信地大踏步趕上世界現代化潮流。
但我們追求“中國夢”的腳步卻並沒因此停止。隨著國內外局勢的變化,社會發展也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如何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義?如何解決城鄉二元化格局?如何建立全覆蓋、多方位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一系列新的問題擺在中國面前,逐一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追逐的“中國夢”。
而就算10年、20年后,我們解決了上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但“中國夢”就算實現了嗎,我們的逐夢腳步就此停止?答案是否定的。到那時,面對新的社會形勢,我們有更深更遠的夢要做。
在我看來,“中國夢”是一種民族凝聚力,是一種精神指引,永無止境。
(作者系中央黨校報刊社社長兼總編輯 記者 周季鋼 陽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