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好聲音》執行制作人:今夏音樂類節目“混戰”史無前例
2013年05月14日08: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64.7%的人認為現在歌唱類節目數量太多

貴州安順某傳媒公司職員王東順認為,如果歌唱類節目過於泛濫,而形式就那麼幾種,就會失去大家的喜歡。“很多歌唱類節目一味模仿他人創意,制作水平和歌手陣容又不行,節目效果大打折扣。”

家住北京團結湖社區的王先生,周末常陪退休的母親看《青歌賽》。“我媽媽非常喜歡本屆《青歌賽》,覺得大賽曲目選得好,都是一些中外經典老歌。但在我看來,既然叫‘青歌賽’,就應該顯示出青年的潮流和活力,老讓選手唱老歌有什麼意思?給青年看的歌唱類節目都已經進化好幾代了,《青歌賽》怎麼還固步自封?感覺是專門做給中老年觀眾看的。”

調查中,64.7%的受訪者認為現在歌唱類節目的數量太多。

安棟指出,現在音樂類節目類型有限。相對原創的節目如《聲動亞洲》,要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需要時間,厮殺辛苦卻不一定能脫穎而出。引進國外制作模式的“模式節目”雖形式新穎,但也存在問題。比如,“成熟歌手類”節目如《我是歌手》,節目效果出眾,但歌手費用不菲,加上較高的音樂及舞美制作成本,所以肯定要兼顧商業利益﹔“真人選秀類”節目如《中國達人秀》,注重呈現選手的成長、拼搏過程,讓觀眾感同身受,但也要保証“故事”拿捏有度。

“觀眾之所以覺得疲勞,除了區分度和創新性不夠,也因為這類節目本就屬於‘消費性節目’。一是消費‘華語金曲’——經典歌曲一唱再唱。近十年來華語樂壇創作乏力,音樂人趨於功利,使得歌手和大眾無好歌可唱。二是消費‘潛力選手’。現在即使‘挖地三尺’,也很難找到有潛力又有話題性的人物。因為相較於音樂教育相對發達的西方,我國流行音樂教育基礎薄弱、人才匱乏,有的人即便有天賦也會被埋沒。所以觀眾很容易就聽膩了、看膩了。”安棟說。

調查中,70.7%的受訪者對當下歌唱類節目質量並不滿意,其中44.9%的人覺得質量“一般”,15.8%的人認為“很差”。認為質量好的僅佔27.4%。

在受訪者看來,現在歌唱類節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節目形式同質化嚴重”(44.0%),“創意以模仿為主,原創節目太少”(38.7%),“廣告植入泛濫”(31.6%)。

其他還有:“現場觀眾表演夸張”(31.0%),“選手身份令人懷疑”(29.1%),“導師水平參差不齊”(27.7%),“選秀明星難獲認可”(14.9%),“節目制作虎頭蛇尾”(13.4%)等。

什麼樣的歌唱類節目能吸引青年?受訪者首選“選手靠實力說話”

四川成都國企退休干部陳智淳認為,中國歌壇雖然看起來熱鬧,真正的文化影響力卻不大。有些音樂人追名逐利,譜曲東拼西湊,作詞蒼白無力,毫無藝術價值。很多歌手忽略唱功訓練,一味依賴外在包裝和營銷。“改革開放以后,音樂的發展很繁榮,沉澱下來的作品卻很少,大多數音樂和音樂人都是匆匆過客。歌壇應該強調唱功上的修煉和文化上的積累,歌唱類節目也應該為此做出努力。”

四川德陽公務員廖選說,歌唱是藝術,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和高度。做節目就要實現專業和公平,應該淡化功利色彩,不要鼓吹“一唱成名”的價值觀,不要總做作地打 “煽情牌”。如果評委總靠言語出位博眼球,選手都靠訴苦來拉票,‘選歌會’就會變成一場拙劣的‘故事會’。”

安棟認為,去年一系列音樂類電視節目受捧,代表這類節目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制作成本上,為音樂投入的份額相較於過去“放伴奏帶式”的制作模式,有了成倍的增長,這就促進了音響、樂隊等地位的提升,對整個音樂行業也是一種激勵。總的來說,之后再做此類節目,除了要冷靜應對市場,各制作方還要盡量擴充音樂資源,支持和引導原創。同時也要保証節目的真實性,盡量不要在錄播節目后期“修唱”作假。

在李遠看來,我國的電視觀眾確實更偏愛“唱歌跳舞談戀愛”的節目類型。近些年來,明星聚集、舞台炫目的全民狂歡節目更容易受捧,短期內,音樂表演、選秀節目也仍是市場首選。“但我相信,隨著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差異化、多元化的節目會贏得更多認可。除了娛樂,以文化或公益為主題的真人秀也有可能帶來‘爆點’。”

“好的節目標准應該是‘專業、有價值、差異化’。制作團隊要精良,表現專業﹔節目主旨無論是實現平民夢想,還是促進產業進步,都要有積極向上的引導作用﹔能夠專注於創新,不再抄襲和跟風。隻有這樣的節目,才能在優勝劣汰中勝出。” 李遠說。

什麼樣的歌唱類節目吸引青年?受訪者首選 “公平晉級,選手靠實力說話”(51.8%),第二是“帶給觀眾正面影響”(35.1%),第三是“主題積極,形式新穎”(34.3%)。

其他還有:“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和口味”(32.4%),“演唱人們有共鳴的歌曲”(24.3%),“評委導師點評專業”(23.5%),“節目增加投入,制作精良”(21.8%),“有廣泛的參與度”(20.9%)等。(記者 孫震)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