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意蘊深刻、觀點鮮明、語言雋永
《之江新語》的三個特色
戎章榕
2013年05月13日14:24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閱讀提示:

《之江新語》最大特點是在300~500字內講明一個道理,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評論的要義在於旗幟鮮明、有的放矢、直截了當。《調查研究務求“深、實、細、准、效”》,針對當時浙江省上下正在興起的調查研究之風,提出調查研究的目標要求,很有指導性。《做人做事要力求浮躁》則告誡干部需要志存高遠,力戒浮躁,同時深刻指出浮躁是一種不良作風。“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正確看待進退留轉”,即便當下,仍有警示意義。

《之江新語》是習近平同志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為浙江日報撰寫的專欄文章。全書簡短精練,又生動活潑﹔思想深刻,又富有新意。從中足以見識作為黨的總書記過往的心路歷程和執政理念。

學習《之江新語》,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個特色:意蘊深刻、觀點鮮明、語言雋永。

意蘊深刻。學習《之江新語》,感到特別親切,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當選總書記之后一系列講話中的新觀點、新論述、新理念,在《之江新語》中或多或少能夠找到一些雛形和影子。如“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之於《打好“團結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之於《文化是靈魂》﹔“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之於《敢於負責,善於負責》和《堅持對上負責對下負責的一致性》······筆者認為,學習《之江新語》有助於了解新一屆中央領導的治國理政方略,加深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毛澤東主席曾要求省委書記要會寫社論。寫社論是著眼全局,指導工作。《之江新語》保持了領導干部親手動筆的好傳統,保持了邊讀書邊思考、邊實踐邊總結的求真務實之風。四年多如一日,平均每周一篇。夙夜在公,足見勤勉。習近平同志在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2009年春季做過一次“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動員講話,是以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增進講話的感染力與親近感。其基本觀點見於《之江新語》中的《多讀書,修政德》。文章寫道:“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並知行合一,付諸實踐。”最近,《黨建》雜志精選了習近平同志近年來談學習的十篇文章,對其觀點有了更加充分的論述,更加深入的拓展。尤其在慶祝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由此可見,習近平同志是一位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領導人,不僅言之諄諄、廣為倡導,而且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之江新語》就是他讀書、思考和踐行的一個例証、一個成果。

觀點鮮明。《之江新語》最大特點是在300~500字內講明一個道理,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評論的要義在於旗幟鮮明、有的放矢、直截了當。《調查研究務求“深、實、細、准、效”》,針對當時浙江省上下正在興起的調查研究之風,提出調查研究的目標要求,很有指導性。《做人做事要力求浮躁》則告誡干部需要志存高遠,力戒浮躁,同時深刻指出浮躁是一種不良作風。“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正確看待進退留轉”,即便當下,仍有警示意義。《不要引導領導干部當“滿票干部”》是根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行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而有感而發,旨在“防止考察失真、評價失准、用人失誤”。這類的評論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與讀者平等的交流、晤談、引導﹔不是泛泛而談的空發議論,而是有著敏銳的現實觀察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性和政治引領力。

觀點鮮明來自與時俱進,認識深化。《敢於負責,善於負責》談的是領導干部的責任問題,敢於負責是領導干部的職責所在,善於負責則是領導干部的本領體現。在辯証看待敢於與善於之后,作者意猶未盡,又有新的思考,《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將負責的認識進一步地深化。在《之江新語》中涉及干部教育問題的有36篇,足見習近平同志對管理干部的重視。一篇《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文章,其觀點“要拎著烏紗帽干事,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針對性強,一語中的,振聾發聵。

領導干部作文、說話,都要讓群眾願意看、看得懂,願意聽、聽得進。在《之江新語》中,有一篇《文風體現作風》,很能代表習近平同志說話行文的追求。后來他在中央黨校上強調,積極倡導、大力弘揚優良文風,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他還把文風問題上升到黨性問題上看,認為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工作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