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法治視野中的中國夢系列談之三: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路
韓永紅
2013年04月26日15:2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人總是有夢,作為人的集合的國家也有夢。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夢﹔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夢。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百年裡,彼時的國人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國家的獨立和富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有了一個更加宏大的夢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強國。

  什麼是文明強國?真正的文明強國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國家強盛和國家文明。國家強盛是一個國家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綜合體現﹔而國家文明則是文化、思想等軟實力的綜合體現。真正的文明強國必然是長治久安之國,必然是軟硬兼具、內外兼修的大國。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度量體系來衡量文明強國,但其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判斷應當成為討論的共識。

  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審視一個現代文明強國,必然是一個能夠對人類文明發展提供價值典范的國家。這樣的國家必然以尊重和維護人性尊嚴為基本價值觀,體現在現實中就是建立和維護以理性為基礎的國家基本秩序,體現為國家對道德、倫理及人性的尊嚴的依賴和維護。維護人性尊嚴指的是公平對待每個人的人性尊嚴,是指國家在提倡和維護民主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並不以多數人來排斥少數人,國家保護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和多樣性,保護人民在社會經濟層面的個人自我發展的多樣化。這樣的文明國家必然是法治下的國家,法律是社會治理、人民處理彼此之間關系最為重要的標杆。

  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障
  
  反復探索幾十載,我們終於找到了實現中國夢的科學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然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明。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法治國家必然是一個人性尊嚴得到保障的國家。法治要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追求的是社會與經濟的實質公平與正義。法治意味著公民的權利和國家的權力有清晰的界限,公民隻要不侵害他人和國家、社會的利益,就可以自由發展,不應當受到國家權力的干預。人民有了發展的自由,社會才會有發展的動力,國家才能富強。有法治才有自由,有自由才有尊嚴。人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社會才成為有尊嚴的社會。可以說在一個法治國家裡,人性尊嚴的保障是核心。在法治不彰的社會裡,人性會沒有節制,社會將喪失誠信﹔沒有法治的約束,國家權力也會被濫用,人民權利會被侵犯。法治之所以能夠保障人的尊嚴,是因為法治客觀上要求國家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憲法的基本權利和其他廣泛的權利,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公民權利的保障,意味著對公共權力的限制。這就要求國家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因此可以說,沒有法治保障,我們就無法建立一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現代文明強國。文明強國是法治發展的目標,而法治是建設文明強國的制度保障。

  法治意味著法律的最高權威。任何社會都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這個權威具有社會的最后決定權,在這個社會裡的任何人、任何組織都必須服從這個權威。在法治社會裡,法律是最高的社會權威,隻有這樣,政府的行為對人民來說才可以預期,人民彼此之間行為才能有界,社會才能真正有序,人民的權利也才能真正得到保障。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長期居於世界文明發展的先進行列。彼時的國家也有法律,但是那時的法律並非調整社會的最重要標准,也不是社會最高的權威。法律制度雖然也是調節社會運行的體系,但更多的是作為統治者的暴力工具。因此,這樣的社會可以謂之強盛,可以謂之文明,但是其“文明”只是尊重少數統治者的文明。

  法治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對法治之於國家長治久安重要意義的認識,對法治觀的基本內涵的豐富,通過歷次黨代會和憲法修正案進行了集中表達。自從黨的十五大報告把“依法治國”明確規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以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促進經濟發展和保障人民權利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極大地顯示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科學性和社會主義法治的生命力。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法治建設的保駕護航。“法制”向“法治”的跨越,並不僅僅是文字上的簡單變化,而是一種治國理念和價值的轉型。歷史已經証明,我們要走文明強國之路,實現中國夢,必須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法治。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