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行動推進中的貴州步履
——“轉”與“趕”中的多元文明共進
黨的十七大上,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重大實踐的生態文明建設被首次明確提出,生態文明在我國便開始了其行動層面的全面推進。值得提出的是,十七大報告是在對科學發展觀作出新闡釋的同時,又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而“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被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目標而明確提出。顯然,“生態文明”作為我國行動層面上發出的動員令,一開始就內涵著較高的文明水平和較豐富的文明元素。尤其現實中我們更無從否認的是,生態文明是一種建立在先進生產力水平基礎上的文明,不只是拿來看的,而是要拿來當飯吃的﹔生態文明應當是一種讓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要在確保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民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而發展速度慢、經濟總量不足和發展方式粗放、經濟質量不高,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兩大突出問題,故貴州在生態文明行動推進中,既要轉變發展方式,又要加快發展速度,面臨著既要“轉”又要“趕”的雙重壓力、雙重任務。為了轉變發展方式,必須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青山綠水作為重要內容﹔為了加快發展速度,必須重點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兩大戰略。也就是說,我們既要走好生態文明的路,又要補好工業文明的課,才能實現“好”和“快”的統一,實現“加速發展”與“加快轉型”的統一。為此,2010年,在全省工業發展大會上,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強調,要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來引領工業發展,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良性發展,走出一條依靠科技進步、延長產業鏈條、降低資源消耗、優化生態環境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在貴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進一步強調,未來五年“必須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伴隨這種逐步完整、深層的生態文明內涵的解讀和挖掘,貴州理性發展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目標越來越明晰。如果說從可持續發展戰略到生態立省戰略,從環境立省戰略到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的工業化、城鎮化戰略,貴州歷史性地完成了生態文明理念的孕育,那麼這種孕育的階段性推進,其深刻的價值更在於它還完成了從“保護理性”到“發展理性”,或者說從為保護而保護到為發展而保護的跨越。
而這個跨越中的生態文明行動,突出地體現了貴州生態文明行動中多元文明共進的特點,最突出的例子便是貴陽市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黨的十七大閉幕后僅兩個月,貴陽市即作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內容就涵蓋了基礎設施、生態產業、環境質量、民生改善、生態文化、政府責任等方面。歷時僅十個月后的2008年10月,又發布了包括生態經濟、生態環境、民生改善、基礎設施、生態文化、廉潔高效六個方面共33項指標的指標體系。從2009年開始,連續四年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更把貴陽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推向了國際關注的舞台。到今天“生態文明貴陽會議”更成為我國目前唯一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論壇,國家發改委又批復了《貴陽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規劃》。多元文明共進的路徑,使貴陽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現了高層面、規范化、系統性的發展,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創新區和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