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偉大的民族,都有偉大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了中國人民的世代夙願,承載著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論述,深情描繪了中華民族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深刻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為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地實現中國夢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實現途徑,就是要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國家之夢,是民族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滴水映日,中國夢承載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希冀和理想﹔眾志成城,中國夢圓更需要十三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
人的智慧和力量從哪裡來?從學習中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學習的基本方式是什麼?是閱讀。閱讀是人們汲取知識、獲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基本途徑。從一定意義上說,閱讀就是力量。一個人閱讀的力量,決定個人學習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實踐的力量﹔所有人閱讀的力量,決定國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創造的力量。在文化激蕩、思想交鋒、價值碰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我們要點亮中國夢,需要用閱讀打牢國家文化根基,用閱讀造就民族心靈高地,用閱讀提升人民精神氣質。有了閱讀的力量,我們就能夠沿著中國道路“追夢”前行﹔有了閱讀的力量,我們就能夠弘揚中國精神“逐夢”奮進﹔有了閱讀的力量,我們就能夠凝聚中國力量“圓夢”成真。
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張元濟先生晚年殷殷囑咐他的后人:“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要求子孫好好讀書,不僅寄托著一個家族繁衍生息、興旺發達的希望,也寄托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走向輝煌的追求。有一位女士,15歲時患上嚴重疾病、命系一線,她靠讀書考上、讀完大學並走上工作崗位﹔27歲時全身癱瘓如僵尸一般、失去工作,她靠讀書學會了剪紙、設計,開辦了“田野書舍”﹔在醫生斷言她眼睛將失明的情況下,她在讀書中開始了寫作,至今已出版《夢隨蝶舞》、《偶是農民》等四部作品。她就是今年40歲、家住寧夏永寧縣勝利鄉陸坊村八組的村民陸夢蝶。她說,是書給我帶來的光明,使我沒有瘋狂、沒有絕望、沒有死亡,並獲得奇跡般的幸運。“謝謝書!”是的,我們都應該謝謝書!讀書,不僅使我們能夠實現個人夢想,而且使我們每個人能夠成為“夢之隊”一員,成為中國夢的參與者和書寫者。
正是從實現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歷史性地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作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作出了部署。我們務必要貫徹實施好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把全民閱讀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我們要積極倡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促進全民閱讀注入強大動力。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高在哪裡?高在“學而優則仕”,高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許多人一旦達到了這些功利目的,便失去了讀書的動力。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的歷史,促使先進知識分子自覺把讀書與中華民族存亡興衰聯系起來,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吶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僅是前輩先賢們的讀書動力,也應成為今天人們的讀書追求。我們既要倡導學以益智、學以修身,也要倡導學以資政,學以經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並以此來把握讀書方向,增強讀書動力。
我們要生產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為促進全民閱讀提供堅實保障。新聞出版業是內容產業,肩負著為讀者生產文化精品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扎實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機制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新聞出版生產力,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為全民閱讀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我們的新聞出版產品真正稱得上精品的還不夠多。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完善新聞出版產品創作生產引導機制,繼續實施重點出版工程,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要不斷適應人們閱讀方式、閱讀習慣的變化,大力推動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推出更加便捷的數字出版產品﹔要不斷改進新聞出版業服務和經營方式,擴大消費市場,滿足不同層次和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