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周文彰:以民生為本
——在第23期廳局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結業式上的講話
(2010年11月5日)
2013年04月17日14: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把科學發展作為“十二五”時期的主題,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全會精神使我深切感受到,以人為本,首先是“以民生為本”。

在你們學習結束之際,我想送你們的一句話就是:“以民生為本”。

(一)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最重要的是把握和落實“以人為本”這個核心。

“以人為本”的含義和要求是什麼?幾年來我反復學習領會,感到有以下三條,這三條含義和要求是依次遞進的:

一是把人當人看。這是從發展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上來說的。任何發展過程都必然發生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這是兩大基本關系﹔在發展過程中,不把人當人看,而當作手段、工具、奴隸甚至牲口,是人類社會中曾經並且經常發生的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把人當人看,尊重人,理解人。這是以人為本最初級、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把人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從發展的動力和目的來說的。這一涵義告訴我們,發展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我們不是為發展而發展,也不是為了人之外的某種東西而發展,例如不是為了神也不是為了干部的政績而發展。人的生存和全面發展,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從我們黨的宗旨上來理解的,是以人為本的最高涵義和最高要求。

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民生問題越來越成為黨和政府關心的重點,一份又一份民生文件相繼出台,一個又一個民生工程相繼實施,一個又一個民生問題相繼得到解決。

(二)

十七屆五中全會把民生提到了新高度。

第一,強調“十二五”規劃必須“順應各民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很明顯,對於“民生”的提法,位置提前,分量加重。

第二,強調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常講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被具體化為“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看作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著力點和重要措施。全會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研究五中全會精神,我們明顯感到,五中全會對民生的強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們有理由認為,“以人為本”已被具體化為“以民生為本”,抽象的“以人為本”變成了非常具體的操作方案。

(三)

民生問題是指人民群眾的生存、生活、生命問題。

生存是人民群眾的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問題,也就是保障人民群眾活下去的那些問題,主要是吃、喝、住、穿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是要保障人民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衣穿,讓他們能夠生存下去。這是民生的最低需求,也是最起碼的需求,我們必須設法滿足,特別是在那些溫飽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的地方。

生活的內容豐富多彩,需求十分廣泛。從大的方面說,至少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前面所說的生存需求,隻限於物質生活,而且是保証能夠“活下去”的最起碼的物質生活。人民群眾不只是要生存,而且要生活。隨著社會進步和生產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在內容上要豐富多彩,在質量上要幸福美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逐步讓人民群眾既生活得豐富多彩,又生活得幸福美滿。

生命的要求是安全、健康、尊嚴。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活得安全,活得健康,活得有尊嚴。

可見,民生首先是指人民群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當然,要保障和改善這種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就要讓人民群眾具有基本的發展機會,基本的發展能力和基本發展保護。“以民生為本”,就是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眾生存、生活、生命所必須的各種條件,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作為領導干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四)

要做到“以民生為本”,領導干部首先要對人民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這就是“情為民所系”。對人民群眾毫無感情,或感情不深,對他們的冷暖安危就會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無動於衷。

要做到“以民生為本”,領導干部要把手中的權力時時處處用來為人民群眾著想,這就是“權為民所用”。當了官,掌了權,不好好用權為人民群眾做事,就是瀆職﹔用來為自己或為少數人服務,就是變質。

要做到“以民生為本”,領導干部要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就是“利為民所謀”。不好好為人民群眾謀利,就是白做官,就是枉做官。如果隻為自己謀利,就是犯罪。

(五)

“以民生為本”,就一定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發展不放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以民生為本”,就一定要轉變財政支出觀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富財政,要先行一步甚至兩步,在改善民生方面大力作為,窮財政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的位置上。

“以民生為本”,就一定要大幅度提高分配在GDP中的比重,迅速扭轉分配份額比重下滑、投資和消費不平衡的格局。

“以民生為本”,就一定要樹立新的政績觀,調整政績考核指標,把人民群眾充分就業、民生計劃的實施及其效果、弱勢群體救助、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等等,作為政績的重要內容,糾正單純以GDP和財政收入增長數字論英雄的片面導向。

(六)

為了時刻不忘“以民生為本”,我們領導干部最好要多想想、常想想自己。想想自己是如何對待吃喝住穿的,自己是如何關心照顧父母的生活和健康的,自己是如何對待子女的營養、上學、就業、前途等問題的,自己是如何對待其他親屬的學習、工作、生活的。

人民群眾是我們的父老鄉親,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做得如何呢?

人民群眾在把權力交給我們的時候,是希望我們為他們著想的。我們做得如何呢?

多想想、常想想,一定會有助於“以民生為本”扎根於頭腦,見諸於行動。這樣,人民群眾才能越來越感到幸福安康,黨的宗旨才能越來越變得現實具體。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周文彰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