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質:更重要的是做些事情
當公務員,也許並不如看上去那麼美,但報考的熱度卻絲毫沒有減退。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直機關司局級領導認為,問題的症結在於,社會並未把公務員作為一種正常的職業。一方面資源配置傾斜,讓公務員群體的確享受一些特殊福利,比如養老﹔另一方面腐敗現象高發,讓社會對這個群體產生權力尋租想象。
在他看來,最根本的還在於,讓公務員成為正常職業之一種,逐步剝離身份上種種特殊福利,同時用制度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擠壓權力尋租的空間。
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認為:“國考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公權力越大,公務員通過權力獲取資源的能力就強,在人們的想象中,獲得隱性收入的機會就很多,因而成為很多人的就業首選。
汪玉凱認為,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出台,可謂對症下藥,提出理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並提出一系列諸如減少審批程序、鼓勵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等明確措施。
在汪玉凱看來,這有兩方面意義:權力下放、分散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狀況,減少尋租空間﹔同時簡政,改善市場環境,增強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也為個人創業提供更好的支撐。
“當市場和社會創造出更多機會,公務員就變得不那麼有魅力了!”汪玉凱說,還要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的形象,加強公務員管理制度創新,建立退出機制、在一些執行性的崗位率先推行聘任制。
“能當公務員的人,應該是熱心公共事務,能夠從中獲得價值感和成就感的人。”李雨說,他的身份是某國家部委的主任科員。大學畢業找工作,在律師和公務員之間,他選擇了公務員。
當時的選擇是被動的,父母和老師的意見成為主導。但此后的工作經歷讓他對這份工作充滿敬畏——下鄉調研,跟最基層的老百姓打交道,讓他感到充實而快樂﹔他也為自己能夠參與制定影響全國的政策既感到如履薄冰,又體會到職業的自豪。
所以,盡管他的律師同學已年薪數百萬,自己工資低、沒獎金、晉升慢,但他仍感到很值得。
“人的成就感並不一定是用金錢、職位來衡量的,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做了些事情,我覺得自己很值。”李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