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2013年03月25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貴陽風光 |
黨的十八大報告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並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面部署,要求全黨全國人民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在思想上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中更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思想上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強調,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這是對人類文明發展潮流的積極順應。工業文明帶來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路徑付出了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帶來嚴重的生態危機。面對這種局面,老牌工業化國家在反思和改進,新興工業化國家在警醒和改變,紛紛謀求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局限的途徑和辦法,致力於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轉型,是一種時代潮流。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積極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這不僅是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維護世界生態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需要﹔不僅關系中華民族長遠發展,而且必將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這是對我國新時期發展實踐的深刻總結。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特別是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相處等問題在我國集中凸顯。為應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黨進行了堅持不懈且卓有成效的探索。黨的十六大以后提出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並將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深刻闡述,強調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自然規律和人與自然關系再認識的嶄新成果,必將進一步增強全民生態危機意識,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妥善解決既要生產發展又要生態良好的現實難題,進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這是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產品需求的及時回應。當前,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生存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其訴求呈現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變化趨勢,要求提供清潔空氣、潔淨飲水、優美環境等優質生態產品的願望越來越迫切。我們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黨,理應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題闡述和部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訴求的及時回應,必將更好地實現、維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權益。
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重大升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再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涵逐步豐富。黨的十八大報告反映時代進步要求、順應全國人民共同願望,進一步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並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一位”,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