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專家:再談兩點我們對老子的誤讀
任國征
2013年03月15日10:43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學習時報》“中外歷史”版3月4日刊登的《老子是否主張愚民政策》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爭鳴文章,讀后很有感觸。其實,老子的思想和觀點被扭曲和誤解的不僅此一端。
  關於老子以及《道德經》的話題就有很多誤讀和偏讀,現將突出的兩種表現剖析如下:
  第一,基礎研究的缺失:“道教”和“道家”有何異同?
  最近的兩項重大的文化工程並沒有有意識地界定——北京大學的《儒藏》的重要課題《中國儒釋道三教關系史》裡把道教和道家混用﹔華東師范大學的《子藏》,把《道藏》當作單純的諸子的典籍。若不申明辨源,則會影響兩大工程的嚴謹性和權威性。
  其實,道家和道教的區別要點在於:一是道家是一種哲學流派,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二是道家以老庄為思想主體,而道教則是尊老子為道祖,卻沒有庄子﹔三是道家不講仙丹和符箓,不強調甚至反對巫術和鬼神,而道教則相反﹔四是道教有團體、教派、教義、信徒以及傳授系統,而道家則沒有這些。
  《子藏》編纂過程中,有專家認為應把道藏和儒藏、子藏並列起來。這容易造成新的誤讀。原因是《道藏》既有大量的“道家”及諸子類的書,也有宗教經書,類似於《大藏經》﹔這不同於儒藏和子藏的單純學派書目。
  第二,引用闡釋的曲解:“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上篇“道經”第五章《虛用》全文是:“太上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這段論述很重要,但近年來也爭議不斷。比較多數的觀點認為 “芻狗”兩句話的意思是“天地和聖人無所謂仁慈偏愛,它對待萬物百姓就如同對待芻狗一樣任其自生自滅、自作自息。”

(責編:萬鵬、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