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正如火如荼舉行,3月16日即將迎來三大聯盟自主招生同日開考。
從部分高校考試題目看,今年的面試題目仍舊范圍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考題中,也出現很多“潮”題:如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嬙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哪一位?韓國鳥叔翻譯成中文叫啥?
王嬙是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中的落雁﹔鳥叔的中文名叫朴載相。平心而論,絕大多數人還真不知道。
剛洗過的手,使勁甩一甩,水為啥就甩出去了?微波爐加熱雞蛋會爆炸,這是咋回事?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現象,則是南理工前些天自主招生面試的題目。
那麼,高校今年自主招生頻繁出現“潮”題,究竟預示著什麼?
打破標准答案
“開心辭典”式“潮”題增多
去年,復旦大學一道“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祖誰大”的試題,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今年,沒有標准答案的“潮”題更多,如一些考生被問到如何看待“長春嬰兒”、“釣魚島問題”、“尾氣排放”等。一考生因申請材料中字寫得不錯,吸引了考官的注意,並被問及知道多少書法家,如何看待莫言名作《蛙》的名稱﹔一位想考醫學的學生在申請材料中提到學過樂器,考官就向其提問,你覺得樂器和醫學有什麼關系?
某大學自主招生的復試,一道考題讓考生感到措手不及。“請你出一道題把我難住,前提是你知道答案。”這一下子蒙住了考生。有聰明的考生反問考官:“你知道我爺爺叫什麼名字嗎?”
上海外國語大學有一道中譯英的考題,以鄧小平講話中的一段話來命題,比如“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像“小腳女人”這類詞匯要翻譯得原汁原味,讓外國人能夠看懂很不容易。
一位老師分析說,今年自主招生的一個特點就是個性化的“潮”題更多,題目活絡,形式上也遠異於高考。從高校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自主招生的目標就是優中選優,考查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樣的試題,書本之上難覓,需對社會、經濟、歷史在認知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才能答其一二,從中也可以瞥見考生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
北京大學教務部盧曉東認為,自主招生的題目其實代表了學校的某種精神,這些題目沒有標准答案,隻有一種選擇的理由和一種觀點的樹立,打破標准答案的束縛之后,考的正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就其答案我們可以丈量考試的思想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