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光明視點:改革紅利,中國最大的紅利
——代表委員熱議凝聚改革共識推動經濟社會新發展
2013年03月04日15:2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制圖:周華、邱玥、陳恆

2012年,中國GDP總量達到歷史性的50萬億元,佔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10.4%﹔過去10年中,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7%,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騰飛”,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世界經濟的天平上,中國的砝碼從未如此重要。如今,中國正站在轉型發展的關鍵路口上。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未來持續發展的動力何在?

許多代表委員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記者在採訪時,聽到的共識是:過去30年,經濟發展成就源自改革﹔今后經濟持續發展還要靠改革,改革依然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中國奇跡就是改革奇跡

1978年,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大門。尤其是近十年,中國經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創造奇跡,皆緣於包括人口紅利、國企改革紅利、資源紅利在內的改革紅利。

改革紅利就是制度紅利

改革紅利就是制度紅利,而制度紅利最大的兩筆分別來自農村土地承包制改革和所有制結構改革。這兩項改革解決了幾千年不曾真正解決過的糧食產量最大化的問題,使中國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跨地區跨行業流動成為可能。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化最大的受益主體,就是農村居民轉移到非農部門之后,身份變成市民,在這個過程中他享受了城市居民所享受的福利、公共服務,以及穩定的就業、社會保障。另一方面,城鎮化過程中涉及農村土地轉變成工業和城市土地,這個過程中土地會有巨大的增值。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代表

從抓產能向抓產業競爭力轉變

我國這3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開放推動中國進入國際市場,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一舉改變過去計劃管理的經濟體制,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人才、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起來。通過30多年改革發展,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躍升全球第一,在載人航天、高速軌道交通、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近一半的手機、彩電、顯示器、程控交換機、數碼相機都在我國生產。

但是,另一方面,產能相對過剩、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大部分產業核心技術仍需依靠進口等長期積累的矛盾日趨凸顯。必須重新審視和調整未來增長之路,實現從抓產能向抓產業競爭力和產業鏈的轉變。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魯修祿代表

人口紅利應向人才紅利轉變

十多年前,中國紡織業憑借“人口紅利”從歐美等國家獲得大量訂單,中國因此成為世界服裝加工廠。當前,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日漸式微,以及勞動力成本及人民幣匯率上漲等因素影響,紡織服裝制造產業在出口方面的成本優勢正逐步消失。受國際經濟形勢低迷影響,主要紡織服裝進口國美國、日本等大幅減少在中國的訂單,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也開始將工廠遷移至更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越南、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

如果產業鏈也隨之轉移,將會使中國喪失紡織業大國地位,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億萬農民就業的獨特優勢也將失去。因此,中國紡織業應將“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通過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快創新步伐,努力實現轉型升級,實現產業鏈向上游的技術創新延伸升級。

——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德康代表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辜勝阻專欄
· 蔡繼明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