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農民工:拿到城市戶口還需要多少年?

詹  勇  李  強

2013年02月20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物到人”,城鎮化路徑亟須轉型

“沒那麼多彎彎繞,農民進城,就想像這春聯上寫的:安居樂業。”年前,一位挑著擔子賣菜的老農的話,雖然直白,卻道出了對城市生活的朴素期待。

人們的期待下,現實的短板更顯突出。如果說種種“城市病”反映城市功能不全、百姓生活不便,那麼城市發展的誤區則擠壓著人的發展空間。調研中我們更發現,城市建設鋪攤子、攤大餅等做法還較有市場,不少基層干部面對大片“有奠基無下文”的項目用地也是憂心忡忡。相比城市資源的空置,群眾權益的“懸空”更讓人憂心。

“地賣得差不多了,錢就那麼點,將來怎麼過?”隻有“一筆買斷”的價格,沒有生活出路的安排,讓不少失地農民“上了樓卻發了愁”。同樣,許多農民工雖然長期生活在城市,卻無法享受教育、醫療、社保等“同城待遇”,難以真正融入城市。透過這些現象,一些城市發展中“見物不見人”“增量不保質”等誤區凸顯出來,尤其是土地制度弊端、戶籍制度壁壘等,已經影響到城鎮化向前推進,進城路上還需爬坡邁坎。

就像高樓不是城市的全部,城鎮化率也不是城鎮化的唯一指標。拉美一些國家城市化率也很高,個別國家甚至達到80%,但由於解決不好產業和就業問題,社會建設嚴重滯后,出現了大片貧民窟,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們採訪的浙江店口鎮、四川羅江縣,雖然都是資源匱乏地區,但因工業化基礎扎實,反而成為城鄉統籌典型。而一些地方由於產業空心化,城市泡沫破滅,唱起了“空城計”。

國內國際的經驗教訓啟示我們,產業支撐與權益保障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構成了人的城鎮化最為重要的兩大支點。今天的中國城鎮化迫切需要實現“從物到人”的路徑轉型。採訪中,一個40多歲農民工的反問發人深思:拿到城裡房子的鑰匙我用了10年,但拿到城裡的戶口本,我還需要多少年?

他的問題,也是城鎮化時代的社會問題,更是執政者們需要努力破解的課題。 

上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