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李君如:堅定道路自信
李君如
2013年02月18日14:12   來源:前線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黨的十八大報告以“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為題,把歷史、現實和未來串聯起來,回顧過去五年和十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所做的工作,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奪取新勝利的基本經驗,確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部署今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和改革的任務,提出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歷史使命。學習十八大精神,落實十八大提出的各項任務,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強“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以“道路自信”為題,談一些心得體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

  眾所周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是我們黨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高高舉起的一面旗幟。黨舉起這面旗幟,向全社會昭示:我們黨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不移地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就論述了這個問題。他說:“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十八大報告重申了這一論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實現形態,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科學社會主義從誕生以來,就具有學說、運動、制度三種含義或三種實現形態。它不僅是一種學說,而且是一種運動,是一種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制度而誕生的學說和運動。在這三種實現形態中,“運動”是一種實踐,既是“學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又是“制度”形成和發展的基石﹔而“學說”是“運動”及其要實現的“制度”的理論指南﹔“制度”是創立“學說”、推進“運動”的目的和歸宿。

  社會主義運動作為一種體現著無產階級自覺能動性的實踐活動和實踐過程,存有無產階級怎樣把握好社會主義運動“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的問題,即“道路”選擇的問題。1843年9月,馬克思在寫給阿爾諾德·盧格的信中述及工人運動內部思想混亂時說,看來內部的困難幾乎比外部的障礙更嚴重。雖然對於“從何處來”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疑問,但是對於“往何處去”這個問題卻很模糊。不僅在各種改革家中普遍出現混亂,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未來應該怎樣沒有確切的看法。1844年10月初,恩格斯在巴門給馬克思寫的信中也說:“我在科倫逗留了三天,我們在那裡所開展的巨大的宣傳工作使我驚奇。那裡人們非常活躍,但也明顯地表現出缺少必要的支柱。隻要我們的原則還沒有從以往的世界觀和以往的歷史中邏輯地和歷史地作為二者的必然繼續在幾個著作中發揮出來,人們就仍然不會真正清醒,多數人都得盲目探索。”恩格斯還深刻地指出:“如果把道路指給他們該多好!”他在信的結尾對馬克思說:“你要設法趕快把你所收集的材料發表出來。早就是這樣做的時候了。我也要把工作加緊干起來,今天就要重新開始寫作。”從這兩封信中,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這一革命學說,是為了指導無產階級的革命實踐,特別是為了解決工人運動“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這一根本問題,向斗爭中的無產階級“指明道路”。換句話說,討論“運動”問題,必定會涉及“道路”問題。

  與誕生馬克思主義的歐洲國家不同,在中國,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更要從本國實際出發,找到符合中國社會各個發展階段實際的正確道路。正如胡錦濤同志所說:“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都經歷了尋找正確道路的艱難過程。這是因為,近代中國是一個落后的東方大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具有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條件,無論是當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進行革命,無論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政策,都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從未遇到過的新課題,必須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我國具體實際出發進行探索。”

  回顧歷史,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了贏得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既堅持學習和應用馬克思主義,又反對“本本主義”,並為此進行了長期的艱辛探索,在實踐中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形成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新民主主義理論。

  如果把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就可以注意到兩點:一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不僅是理論創新的過程,更是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過程和制度創新過程。另一點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實踐在先,道路的探索在先,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都是在道路的探索過程中推進的。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同科學社會主義一樣,也有學說、運動(實踐)、制度三種實現形態,但是它的次序有特殊性:一是實踐(道路)形態,二是理論形態,三是制度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其實踐形態就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中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的。當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時候,就意味著在實踐中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唯一途徑﹔就意味著在理論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就意味著在制度上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大深刻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實現形態之間的關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