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著力科學發展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衛興華
2013年02月18日14:01   來源:前線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上所作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和十年發展與改革的偉大成就和根本經驗,並回顧了前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創、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建樹。特別總結了在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提出和推進科學發展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新的重大成果。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更為深入和系統的闡述。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各自都具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本文就著力科學發展、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談幾點體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兩句話具有豐富的內涵,是新中國六十多年來走社會主義道路中經驗和教訓的簡明概括,更是十六大以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寫照。對我國改革開放前踐行的社會主義,我們應一分為二地予以評析。一方面,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報告》所指出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和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當時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在理論認識上和經濟體制上,存在封閉僵化的情況,特別是在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以后,追求“一大二公三純”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實行單一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把市場調節當作資本主義制度屬性,把發展商品經濟、集市貿易、搞活市場,當作資本主義道路予以限制。經濟體制僵化,阻礙生產力發展。正確認識前三十年社會主義事業中所經歷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認識后三十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意義和貢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走向一條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既不“丟掉老祖宗”,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繼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同時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一系列新的特點的具體制度和體制,但只是摒棄“封閉僵化的老路”,而非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改旗易幟,就是不改社會主義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也意味著高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旗幟。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繼承與發展。

  為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搞“改旗易幟”,首先需要弄清不改什麼旗,不易什麼幟,需要弄清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是什麼。《報告》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基本原理”中的核心理論就是“旗幟”。很長一個時期,我們搞社會主義,卻沒有完全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自然也就難以完全弄清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封閉僵化的老路”與此相關。什麼是社會主義?過去人們往往這樣回答:社會主義是公有制、按勞分配。如果又問:為什麼我國要實行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回答是: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行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道理並不錯,但未抓住本質。事實上,如果隻從這幾個特點認識和界定社會主義,就丟掉了社會主義的靈魂和本質。馬克思主義不是為公有制而搞公有制。如果搞社會主義而不致力於快速發展生產力和使勞動人民共同富裕,就必然是貧窮的公有制,貧窮的按勞分配。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要建立生產力快速發展、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所在。公有制、按勞分配只是為實現生產力快速發展和共同富裕設置的必要的制度條件。《報告》指出: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質是什麼?鄧小平指出: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達到共同富裕的物質條件,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是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條件。因此,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本質,抓好社會主義的兩大環節,一是快速發展生產力﹔二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無產階級取得政治統治,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手中,“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而盡快地發展生產力,是“豐富和促進工人的生活過程的一種手段”。在《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又明確地講:在未來社會主義制度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

  為了快速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就需要實行公有制和按勞分配,這是制度保証。以公有制為基礎或主體,才能克服表現為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又是實現共同富裕必要的制度安排,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區別於以往一切社會制度最本質的屬性。《報告》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並且把“必須堅持共同富裕道路”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從以上可以看出:快速發展生產力,致力於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所在。實行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是為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而採取的制度安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改旗易幟”,就是堅持了這些基本原理,這就是“旗”,就是“幟”。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