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專題報道
楊承宗:為原子彈“加鈾”的功臣
2013年02月04日08:5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淡泊明志 笑對人生

  文革中,楊承宗被貼大字報批判,指其“業務挂帥”“崇洋媚外”,想把五所帶向“背離毛澤東思想的科研道路”。他提倡的兩步沉澱法和電滲析法從浸出液中提取鈾,被說成是“電解地球”的工藝流程。然而30多年后,我國採用的主要提取鈾的方法就是地浸、堆浸法。

  1979年4月,中國化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楊承宗被選為首任主任,吳征鎧和汪德熙為副主任,並制定了《放射化學學科規劃(草案)》。同年11月,楊承宗兼任中國核學會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理事長和中國計量學會電離輻射計量委員會主任委員。

  在楊承宗的多方呼吁下,1980年10月,新中國第一所自費走讀大學——合肥聯合大學正式成立。楊承宗被任命為首任校長。建校30多年來,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20多個院、系,在校生15000多人的頗具影響和實力的特色院校,正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各類專門人才。合肥聯合大學現已更名為合肥學院。

  2010年9月,大家為楊承宗隆重舉行了百歲華誕慶賀會,溫家寶總理親筆寫來賀信。百歲老人一生所持的是寬容大度默默奉獻的君子風范,他說:“我一生隻做了兩件事,一是為原子彈煉出了所需要的鈾,還有就是在中國科大辦了一個專業。”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原子彈爆炸成功后,中央專委和國防工辦下令嘉獎原子彈研制有功人員,二機部為全體受獎人員晉升一級工資,但楊承宗卻因行政關系隸屬於中國科大而未能享受。他的同事、學生有的當選院士,有的成為兩彈元勛。論學識、論貢獻、論資歷,楊承宗都超越了院士的標准,但他既不是院士,也沒有佩戴上共和國的勛章。對於榮譽得失,他的心總是平靜:“事情做出來就好,別的什麼都不要去想。”

  然而,歷史不會忘記,楊承宗被公認為是沒有勛章的功臣。張勁夫為他題詞:新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的老領導二機部原部長劉杰為他題詞:楊承宗傳約裡奧-居裡忠言,為培養放射化學奠基,為發展核彈原料勝利攻關,並為核事業培養了眾多英才骨干,功德無量。

  楊承宗的功勞,用王方定院士的話說:“先生為我國核燃料化學的建立、發展和培養人才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論怎樣評價,都不為高。”他的人格,用李虎侯教授的話說:“先生心態之淡泊而明志,不要說在當今社會,就算是歷史上的先賢也屬難能可貴。”

  2011年5月27日,楊承宗先生駕鶴西歸,離開了他鐘愛一生的放射化學事業。他對我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造就作出的許多開拓性、創新性的貢獻,已牢牢銘記在共和國的史冊上。他的淡泊名利和愛國情操,也為我國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張志輝 劉 培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