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在轉方式中迎來發展契機
中央黨校第52期省部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結構調整”研究課題組
2013年01月18日08:5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四個轉變”凸顯轉方式勢所必然

  在新世紀新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一個局部性問題,也不僅僅是對經濟工作的要求,而是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

  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外延型經濟增長向內涵型經濟增長轉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具備非常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也比較突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顯露,傳統的過多依賴物質資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為繼。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立足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影響的是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實質則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過度依賴外需的增長結構的沖擊,突顯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弊端。從國際經驗看,大國發展總是以內需為主的。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蘊藏著巨大的需求潛力。隻要全面把握好內需與外需關系,有效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更加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擴大內需和拓展外需良性互動,就能拓寬我國經濟發展的回旋余地,更好地適應全球需求結構的重大變化,在國際市場風雲變幻中立於不敗之地。

  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擁有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強大的制造能力,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面對世界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創造新優勢、贏得主動權。

  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証。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擴大內需與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結合起來,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克服消費不足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適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