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部
2013年01月11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改革是利益格局的調整。個稅起征點調整方案一個月收到20多萬條意見,“重罰闖黃燈”交通規則短時間引發全民大討論,莫不因為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推進各項改革,必須充分吸納群眾不同意見,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形成利益協調機制,才能處理好各方面復雜的關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實現人民利益,公眾參與熱情是否高漲、參與渠道是否通暢、參與機制是否健全,直接關乎改革方向、改革效果、改革成敗。
如何讓人民群眾創新實踐的點滴涓流,匯聚為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今天的我們仍有必須面對的課題。小微企業的困境,民間金融的困局,說明改革實踐遇到了新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改什麼、怎麼改、改到什麼程度,要聽一聽群眾的呼聲,看一看群眾的訴求,別讓群眾的創造熱情撞到“玻璃門”、碰到“天花板”。讓群眾願望充分表達出來,讓改革路向更加明確起來,讓實事求是的原則更好體現出來,才能更好地推進以人民為主體的改革進程。
共同參與了,才會有共識、有合力。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必須依靠人民。越是面對分化的復雜利益格局,越是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越要善於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越要善於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民力,為深化改革夯實堅實的群眾基礎。最大程度吸納人民群眾參與改革,最大程度促進共建共享,才能保証深水區的改革始終有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始終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動力。
在歷經30多年蓬勃生長之后,中國的改革正在迎來新的春天。改革要有新開拓。歷史在今天的重新開啟,與上個世紀一樣,必須依靠億萬人民的力量。呵護公眾參與熱情,探索公眾參與機制,培養公眾參與能力,創造公眾參與條件,才能在共同參與中,將改革開放推向一個全新境界。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