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些宏大敘事,隻有將其定位於人本的坐標之上,才會獲得真實性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有關“公平”與“效率”關系的爭論,便印証了這一點。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之初,基於中國落后的經濟發展現實,我們提出了“效率優先”原則,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把“蛋糕”做大,因為落后就要挨打。在改革進入中期,黨中央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新思路,力求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優化結合。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我們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明顯感覺到中國社會發展出現了新的問題:各種腐敗現象正在侵吞改革的成果,社會的公平正義正在遭遇嚴峻挑戰。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的社會發展理念就應該進行相應調整——由“量”的擴張走向“質”的提升。這裡的“質”主要是指社會品質——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價值追求,社會財富越增加,公平越重要。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及“公平”達20多處,並明確強調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這就明確彰顯了公平正義的執政新藍圖。
“三個公平”的提出可謂順民心得民意,筆者以為,在“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上,不妨倡導“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即把公平正義放在首要的突出的位置予以考量。任何一個走向成熟的現代社會,無不把社會公正放到核心的地位,而不僅僅是一個“兼顧”的位置。
從哲學的層面來看,公平並不單純是一種不同社會成員之間利益的增減,就其性質而言,它還具有理性的內在“善”的要求,表達的是社會的良知。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曾認為:“公正是一切由之而作出公正的事情來的品質,由於這種品質,人們行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情。”那麼,公平公正在當下的社會發展中何以如此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