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姜瑋:反腐倡廉要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2013年01月07日14:33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對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做了新的調整,把反腐倡廉建設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強調在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總體態勢是成效明顯與問題突出並存,防治力度加大與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並存,群眾對反腐敗期望值不斷上升與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治並存,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巨。這“三個並存”、“兩個依然”的判斷,表明當前腐敗和反腐敗正在相持,反腐倡廉建設進入了情況復雜、任務艱巨的攻堅階段。隨著經濟的增長,生活條件的改善,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特別是近來網絡上掀起的反腐“狂歡”表明,反腐倡廉建設面臨的壓力正在逐步增大,面臨的新課題與新挑戰正在不斷增多,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
  反腐倡廉建設主要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
  腐敗成為眾矢之的,但反腐難度超乎想象。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和深化各項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諸多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腐敗易發多發高發,經濟社會建設項目潛藏著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尤其是重點建設項目,腐敗風險較高,是反腐敗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重大政策改革、突發公共事件等給社會穩定和黨群關系帶來巨大挑戰乃至負面影響,這些都為反腐倡廉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理論與實踐課題。應當說,腐敗是個老問題,但已越來越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重大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這一老問題仍呈現出較強的彌散性,部分區域、部分行業已成為腐敗的重災區,甚至給人以“越反越多”的錯覺。腐敗問題不斷變種升級,上演著“老酒換新瓶”的把戲,腐敗形式越來越智能化,行事手段越來越隱蔽,牽涉范圍越來越廣泛,這大大增加了查處的難度。從“一把手”腐敗到跨部門、跨地區的集團式、聯合式腐敗,從尋租性腐敗到壟斷性腐敗,從用人腐敗到司法腐敗,從經濟腐敗到人情腐敗,從官場移民、“裸官”到“官二代”……在反腐敗的高壓態勢之下,一些腐敗現象總會變幻出不同招式,可謂“日新月異”,越來越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由此使人們對腐敗的辨識與偵查難度與日俱增。
  制度成為建設之重,但執行效應一時難顯。一是制度不健全、制度剩余與制度短缺矛盾尖銳。制度建設應以質量為本,然而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還存在著一定的制度空白。有些問題盡管存在已久,但解決問題的制度卻沒有及時建立,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制度上的缺漏,為腐敗提供了可乘之機。與此同時,在一些領域,制定了一大堆制度規范,但遭遇著“制度使不上”、“制度不管用”等尷尬,甚至出現了“腐敗制度化”的現象:即一些腐敗分子打著“依政策、制度辦事”的旗號,為自己的腐敗行為正名,事先將其利益設計在相關的政策、制度中。二是重制定、輕執行,制度執行力弱化。“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執法難於立法。反腐倡廉建設的成效,取決於制度的制定,更取決於制度的執行。執行力弱化,究其原因,一方面,來自制度設計上的弊端,“制度不好使”,如制度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過於原則寬泛,缺少具體實施的剛性措施﹔相關制度之間的協調性、互補性較差,存在制度執行的結構性阻礙﹔問責制落實不到位,有責不顧不問、問責不全不嚴,制度執行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另一方面,則源於官員官僚習性及對制度的藐視、麻痺,有些官員自封“山大王”,心無王法,目無綱紀,“有制度不用”,“制度歪著用”。制度生命力來源於執行,執行不好甚至不予執行,制度必將枯萎,因而完善制度體系、樹立制度威信、狠抓制度落實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