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助力“中國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要立足於現實,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發揚實干興邦精神,以建設強大的文化來推動建設強大的中國。
著力推動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努力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的新局面。引導廣大文化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把精品意識貫穿於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創作一批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
著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以完善和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
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培育良好社會風尚。完善六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為抓手,整合文化資源,暢通供給渠道,提高服務效能,推動建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共建共享、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的資源傾斜力度,加強對農民工等特殊群體的文化關懷,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著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努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建設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資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五大平台。推進文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等行業融合,提升演藝、娛樂、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加快發展動漫、游戲、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業態。優化文化產業布局,規范文化產業基地、園區建設,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著力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並重,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設,實施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發揮其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城鄉面貌、彰顯地域魅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關系,在旅游等開發建設活動中加強文物保護工作。
著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中國”新形象。堅持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並舉,“走出去”與“請進來”並重,發揮政府和民間兩方面作用,統籌中央和地方、國內和國外等多方面力量,構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對外文化交流格局。加強思想文化的交流對話,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等的了解和認識,促進文化相互借鑒。
文化強則中國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已經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已經確立,廣大文化工作者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辱使命,把握機遇,開拓創新,實干興文,努力開創文化建設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應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