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必須科學把握中國和世界文化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調動全體社會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行制度、體制、機制和方法創新。
第一,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也為先進文化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隻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黨的建設、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之中,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意識和社會文化生態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區分先進與落后、劃清積極與消極,有效引領各種社會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響,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第二,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原則。一方面,要大力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了輝煌的物質成果、政治智慧和社會文明,是我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支柱,必須始終堅持和弘揚。我們對傳統文化應該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決不是回到過去、守舊復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實踐、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進行新的文化創造。另一方面,要大膽吸收借鑒外來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需要從其他文化中汲取養分。廣泛吸納一切外來優秀文化成果,是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元多樣、各有所長。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都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對待外來文化上,要有分析、有比較、有鑒別,做到辯証取舍,要保持高度開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於發現異質文化的長處和意義,善於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第三,充分調動全體社會成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文化自覺從根本上講是人的自覺即社會主體的自覺,因而提升社會主體的文化自覺性是實現文化自覺的原動力。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現日益增長的局面。全體社會成員應該主動參與對自身文化品位和文化價值追求的實踐中,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形成並鞏固全社會共同的思想基礎,緩和社會矛盾,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基礎、思想保証和智力支持。
第四,不斷進行制度、體制、機制和方法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本質需要,隻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促進文化的發展,使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切實樹立文化創新意識,是深化文化自覺的必由之路。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保持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堅持不斷創新。文化創新能力的高低,關系到民族的興旺盛衰。因此,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需要全面推進文化體制的改革,創建有利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制度、新體制、新機制和新方法,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動充分釋放、文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