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楊瑞龍:中國經濟結構呈現可喜變化
——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2012年12月12日08:2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課題報告對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表示出樂觀的預測,基於什麼?

楊瑞龍:2013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復蘇的一年,也是在復雜中充滿朝氣的一年。考慮到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比較優勢在產業和區域的轉換、工業化在梯度轉移中的加速、人口紅利在中端勞動力充分利用下的再釋放等因素,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將隨著房地產困局的破解以及外部環境的輕度改善步入“次高速增長期”。課題組利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預測模型進行預測,2013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9%左右。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2020年要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未來8年年均經濟增速保持在7%以上。考慮未來幾年經濟增速趨勢性的回落,2013年-2015年經濟增長的目標速度應當保持在9%左右,即較高的發展速度依然是重要的。

我們預計,2013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延續2012年的積極定位,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還將為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進行進一步的積極操作,在融資改革、房地產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費政策上保持積極的取向。這種取向是2012年第四季度重返復蘇和2013年持續復蘇的政策基礎。

從投資來看,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並非簡單需不需要投資的問題,而是“投向何方”、“誰來投資”的問題。宏觀經濟的平衡依然要求中國保持較高的投資增速。2013年圍繞鐵路建設的基礎設施投資、新興產業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都將出現持續回升。我們預計2013年投資增速將達到24.3%,與2011年相當。

從消費來看,在收入增速持續提升和消費政策的作用下,2013年消費將保持增速回升的發展態勢。經過近10年10%以上的增長,中國居民收入邁入新的台階。2013年人均GDP將超過6000美元,發達地區人均GDP將達到1.2萬美元,這些指標都處於消費結構轉變和消費加速期。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未來幾年居民收入的名義增速應當在10%以上,收入分配改革將成為未來消費增長的堅實基礎,同時,未來社會安全網的加速構建也將有效降低審慎性儲蓄,使消費率有所提升。我們預測2013年消費名義增速將達到16.1%,消費增速步入常態區間。

從出口來看,隨著世界金融環境的逐步改善、悲觀情緒的提前釋放、新興經濟體和美國經濟的穩定以及全球新一輪寬鬆政策的全面實施,2013年世界經濟將在波動中略有改善,這決定了中國出口將出現小幅回暖。

應當明確的是,2013年依然是充滿不確定性、復雜的一年。發達國家“寬貨幣”與“緊財政”的政策組合與結構性調整方案是否會產生預期的結果?中國房地產僵局是否可以快速破解?豬周期和國際糧價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食品推動型的價格上漲?發達國家新一輪數量寬鬆政策和未來金融市場的波動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熱錢的大進大出?這些問題的結果都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都會給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和重新定位帶來沖擊。

記者:課題報告認為,2012年-2013年不僅是經濟持續復蘇的一年,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結構呈現可喜變化的一年。請問,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瑞龍:本輪經濟復蘇的動力不來源於出口與房地產的反彈,而來源於消費和基礎建設投資﹔不來源於東部的復蘇,而來源於中西部高速經濟增長的持續﹔不來源於傳統的大規模刺激政策,而依賴於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微調。因此,在經濟重返復蘇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結構和傳遞機制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結構變化不同於以往政府主導下的結構調整,它不僅內生於世界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同時也內生於中國資源稟賦的拐點性變化,建立在市場內生調整的基礎之上。因此,本輪復蘇可能意味著中國經濟開始踏上一條內生的、穩定的、以市場導向性為基礎的新結構轉換期。當然,這種“新結構”依然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和脆弱性。

“新結構”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需求結構持續改善。內需拉動和消費拉動明顯提升,投資驅動力雖然有所抬頭,但低於以往幾年的平均水平。其次是供給結構也出現了持續性改善。第二產業佔比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也在上升。三是區域協同發展開始顯化,經濟增長向縱深方向發展出現質的飛躍。近兩年,西南部經濟增速高居全國首位,西北部、中部以及東北部增速都出現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態勢。中西部出口增速大幅度上揚,全國出口的中心迅速向西部轉移。四是對外貿易在外需佔比下降的同時也出現了重大結構性變化,表現在:高技術佔比大幅度提升,勞動和資源密集產品的佔比持續下滑﹔一般貿易增速開始提升,並快於加工貿易﹔“雙順差”消失,在貿易順差出現大幅度回落的同時,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也在2011年-2012年出現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持續負增長﹔中國對外投資大規模增長。五是在監管套利、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深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國融資結構發生巨大的趨勢性變化,即間接融資佔比大幅度下降,直接融資比重大幅度上升。(記者 陳學慧 陶瑞鋼)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