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上海戲劇最為輝煌的時光,環人民廣場老劇場群點綴著數十個大小劇場,而之后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這些老劇場伴著歷史的腳步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一項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自開埠以來,上海區域內共有劇場、影劇院、電影院187家,目前已有64家被拆除或另作他用,佔據1/3。在興建新影院、新劇場的同時,如何珍惜利用好老劇場資源?這已經成為滬上文化界人士關心的話題。
——編者
卡爾登大戲院:“話劇大本營”
卡爾登大戲院1942年的戲單
對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摩登文藝青年而言,位於派克路(今黃河路)上的卡爾登大戲院是屬於那個時代的“話劇藝術中心”。誕生於1923年的卡爾登大戲院由英國人投資興建,它見証了中國話劇走向商業化的風風雨雨,被譽為“話劇大本營”。中國現代話劇的扛鼎之作《雷雨》和《日出》都是在這裡首次公演並產生巨大轟動的。此后,卡爾登大戲院成為上海最重要的話劇劇場之一,而戲院所在的區域也成為上海最奢華、最新潮的夜生活區,有“東方巴黎”的美稱。
卡爾登大戲院裝飾華麗,設有歐式包廂,豪華氣派為當時影院之首,曾有“上海第一影戲院”之稱。據上海市檔案館文史學者、作家陸其國透露,當年郁達夫在上海追王映霞一事引起轟動,而郁達夫認識王映霞的第一天晚上,即乘黃包車請王映霞到卡爾登大戲院看話劇。
默片時代,卡爾登大戲院令人稱道的還有它擁有的那一支出色的樂隊。當時放映的影片既無對白也無聲響,為了烘托氣氛,一些中、高檔影院均自擁樂隊,在樂池裡視劇情隨片伴奏,以增加影片感染力。卡爾登的樂隊在當時名氣很響,曾有人在報上特地以《影戲院中之音樂》為題撰文,予以褒揚:“海上上下兩等影戲院,咸具鋼琴,而上等影戲院,則加設梵亞林(小提琴)隊,其音調之佳,首推卡爾登影戲院,其佳處,在能吻合劇中之狀態,且悠揚得體。”
1930年,孫瑜導演《野草閑花》時,更進一步為影片寫了一首主題曲《萬裡尋兄詞》,曲調選自俄國的民間音樂,由影片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演唱,擔任伴奏的正是卡爾登樂隊。孫瑜預先請大中華唱片公司錄成唱片,然后在放映時配合演員開口唱歌的畫面,播出唱片。這首《萬裡尋兄詞》也因此成為我國影壇的第一首電影主題曲。
1951年,卡爾登大戲院改名長江劇場,20世紀90年代因改建大樓被拆除。
曾幾何時,卡爾登大戲院及其所在區域是上海最新潮的去處
黃金大戲院:“越劇十姐妹”稱謂源於此
黃金大戲院因創辦人而得名
在舊法租界愷自爾路敏體尼蔭路轉角上(今金陵中路1號),曾矗立著一座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建筑——黃金大戲院。它是1930年1月30日建成開幕的,創辦人是滬上“三大亨“之一黃金榮。該戲院初時放映電影,以歐美黑白片為主,后改演京劇,邀請著名京劇世家高慶奎、高盛麟父子,並有張遏雲、金少山等一批名角配檔,陣容齊整浩大,演出非常成功。1937年戲院改由金廷蓀、孫蘭亭等海上名票經營,先后邀京劇四大名旦及馬連良登台獻藝,包括關棟天父親關正明在內的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學生常在此演出。
黃金大戲院最大的輝煌來自1947年。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竺水招、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這十個正當妙齡的柔弱女子,為了籌辦自己的越劇實驗劇場和越劇學校,決定搞一個盛大的聯合演出。她們將法國大仲馬的小說《三劍客》改為中國歷史題材的《山河戀》,並在1947年7月29日,相聚簽訂聯合義演“合約”,這是著名的“越劇十姐妹”稱謂的來源。
黃金大戲院是一座鋼筋水泥結構、佔地面積約1畝8分、舞台和用房等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的大型劇場,它擁有三層觀眾大廳。1951年3月1日起,戲院在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以租賃方式接管以后,改為華東大眾劇院,隸屬於華東戲曲研究院。從此,這幢已顯陳舊的老式建筑開始了它新的歷史征程,並於1954年再度更名大眾劇場。
1993年,黃金大劇院被拆除重建,現為蘭生影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