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涛
2025年02月25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农业科技试验田到农产品加工车间,从新型农业合作社到电商直播间,处处可见新农人播洒汗水、闪耀智慧的忙碌身影。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出台,激发了广大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经营的热情,也吸引了一大批相关人才。他们带来创新理念、科学技术,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挑上“金扁担”,守护着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形成了“头雁”领飞、“雁阵”高飞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提供了有力支撑。
无论是眼界宽阔、敢于拓展的“新农创”,还是在细分领域本领过硬的“新农匠”,或是懂品牌、懂市场的“新农商”,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新农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支撑和资源支持。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催生出大量联农、带农、惠农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振兴乡村产业持续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一方面,应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新农人创新创业特点,推出额度合理、利率优惠、手续简便的小额信贷产品,解决新农人创新创业的燃眉之急。
为支持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应创新宣传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解读政策的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确保新农人知晓政策、用好政策。同时,还要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和完善,增强新农人投身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三类主题,全年培训带头人2.4万余名。依托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农业农村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年累计培训超过400万人次。针对部分新农人缺乏系统的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在进入市场时可能会面临品牌建设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要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不断提高新农人素质能力。要精准设置培训内容,明晰新农人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现实需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例如,对于从事发展特色种植的新农人,可开设包括品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蛇年新年以来,多地发布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发挥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关键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要加强宣传引导,挖掘典型案例,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新农人的认可度。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增强人才对农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推动乡村运营师等新农人纳入国家职业标准等一系列举措,激发人才扎根乡村热情,让更多人才感受到广袤乡野的温暖和活力。
(作者:仲海涛,系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