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5年02月20日08:4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乔云飞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发布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

高翔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广大考古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推进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工作。要注重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考古实物、数据、成果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边疆考古、国外考古,打造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考古学术铁军,协力建设中国考古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评价、展示、研究的一流平台,奋力谱写构建中国考古学自主知识体系新篇章。

此次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中,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对于探讨东北亚史前文化演化与互动、人群扩散与环境适应以及细石叶技术的起源等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是近年来东北亚旧石器考古世界级的重要发现。

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贯穿新石器时代始终,是我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为研究区域文化演变和万年稻作农业史提供了连续性的新材料。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马家窑文化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高水平专业化彩陶生产、交换和贸易为特色,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早期通道,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周原遗址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群的发现,为判断周原遗址为灭商前周人都邑提供了关键证据。西周时期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的发现特别是宫城南门与大城东门的发掘,促进了对周原聚落形态与性质的认识,为中国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是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结合文献史料、出土文字材料等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该墓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资料。

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2024年度发掘涉及14个遗址点,展现了从瓷土开采、瓷器生产到社会结构乃至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物质遗存,证实了景德镇瓷业发展进程中的经济产业分工,揭示了景德镇独特的文化遗产价值。

论坛还发布了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入围项目分别为河北阳原县新庙庄旧石器时代遗址、四川马尔康市孔龙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藏康马县玛不错新石器时代遗址、北京市琉璃河遗址、广西合浦县草鞋村汉至六朝遗址、河南洛阳市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为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

来自国内相关科研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入选、入围项目及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    

(责编:刘圆圆、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