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密不可分
张颢瀚
2025年02月18日08: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深入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规律,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相互作用、递进发展。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引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进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产业链优化提升,又会产生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生产要素等,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进而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这一进程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每一次科技革命催生出的重要产业,一般都具有跨越产业发展阶段的延续性,不会轻易消失。比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纺织业,目前仍是不少国家的支柱产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电力、电动机催生了电报等产业,为后来的信息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与产业基础。二是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果能够不断转型升级。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炼化行业迅速发展,实现了炼油技术的大跨越,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炼化行业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主要方向,实现一系列前沿技术重大突破。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螺旋式互动递进的。对于某一发展阶段的传统产业,利用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几乎都可以获得新的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催生的新产业,进入下一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动形成的新发展阶段,也会变成传统产业,然后再经过改造提升得到持续发展。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高。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优化,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传统产业,能够促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比如,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采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装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材料、节能技术,传统产业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总的来看,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比如,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广阔市场和应用场景,不仅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实践平台,也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潜在需求。在实践中,一些传统制造业转型对自动化与智能化具有广泛需求,推动了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如,传统产业在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为新质生产力与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撑条件,可以推动技术的快速迭代,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再如,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人才与经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与必要支撑。
实践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密不可分。我们必须在遵循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规律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重塑竞争新优势。为此,要推动重要产业领域与核心生产环节的技术攻关,补齐短板环节,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国际竞争力。加强基础研究,为基础研究提供稳定的投入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同时注重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鼓励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还要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8日 09 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