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5年02月18日08:27 来源:经济日报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速度”,还是90年代的“浦东奇迹”,都见证了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辉煌历史。进入新时代,应改革创新所需,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回望过去,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24年末,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7%。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持续提高。然而,部分大城市人口过度集聚、资源过于集中,“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治理和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与此同时,未来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规划产业布局和生活空间?智慧城市怎样体现以人为本?这些问题既关系民生利益,又事关发展大局。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同时,设立雄安新区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大量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创新举措在这里先行先试。设立雄安新区,绝非简单地建一座新城,而是要探索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新路径、解决“大城市病”新模式、培育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子。
如雨后春笋,如平地春雷,雄安建设速度日新月异。从一片空地,到一张蓝图,再到一座新城,作为我国目前建设项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雄安的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拔节生长,根深方能叶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力提速,城市建设雄姿初显,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民生服务持续完善……高标准的规划蓝图正一步步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未来之城已现雏形。
新区之新,贵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雄安步履铿锵。雄安新区是新时代改革创新的产物。设立以来,雄安新区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求突破,深化承接方式、建设模式、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型创新成果。围绕“建设新功能、形成新形象、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的目标,雄安新区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培育能力,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雄安速度和雄安质量令人瞩目。
千年大计,要经得起千年历史的检验。能否把雄安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地标、开放高地、创新标杆,关键在落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治理是一项全方位、全周期的系统工程。雄安新区应进一步下好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完善符合新区实际的城市基层治理路径,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不仅有钢筋水泥,还有风吹雨落、花开鸟鸣,有家园栖居。在大规模硬件建设和加速集聚创新要素的基础上,雄安新区应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让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在新形势下,雄安新区要始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以千年大计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推进各领域重大改革实践落地,持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雄安实践新篇章。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