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
2025年02月16日08:26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制约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科技竞争力提升。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面向经济主战场,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要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当前,我国依然存在科研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制约了创新效率。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优化科研经费结构,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打破部门壁垒和学科界限,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流程,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学术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健全科技成果评估机制和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
要优化创新生态,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沃土,要建设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各级政府要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协调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有效流通,保障创新系统健康运行。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一定能够打通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