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政
2025年02月07日08:42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这为金融行业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支持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养老金融的发展,为银发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比如,广西农商联合银行2024年为康养旅游项目、医疗设备采购、养老院建设等养老事业累计发放贷款23.43亿元,贷款余额达80.13亿元,还对201个网点开展适老化升级改造,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第三代社保卡换发、激活等上门服务,促进了当地养老产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养老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当前仍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如产品与服务不足、金融知识缺乏、融资成本较高等。为推动我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充分发挥养老金融在银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优化银行线下网点,提升适老化服务质效。不少老年人习惯前往网点办理金融业务及寻求帮助,因此,金融机构的线下网点对于老年群体来说,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银行机构需不断探索网点的创新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打造特色服务专窗重塑网点形态,提供适老化服务设施,优化线下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在农村地区,还应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金融服务体验。
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暖心金融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助力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时代,各大银行在手机银行APP上纷纷推出了适老化功能,如推出“大字版”界面,提高账户明细、转账缴费、社保医保等高频功能需求的易操作性。此外,不少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无法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还需银行工作人员上门,依托数字技术手段为他们提供服务。
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提升老年人金融素养。金融机构一方面需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向老年人及其家属传授防范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内部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对涉及老年客户的大额转账、高风险投资等业务进行更为严格的风险提示和审核,保障老年客户的资金安全,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
提升个人养老金服务,培育养老金融第三支柱。当前,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市场有效供给不足。金融机构需为老年人群提供稳定、安全、贴心的金融服务和理财方案,如利用好“保险产品+养老社区”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保险保障和养老服务。针对老年人偏好稳健投资、注重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特点,金融机构可推出相应的专属存款产品,以及集金融服务与健康服务权益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同时,注重培养年轻人的养老规划意识,引导他们为养老进行科学投资,以实现养老金的安全积累与增值。
深化金融与养老产业融合,多方合力提升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实施多样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包括专项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与补贴机制、养老投资基金等,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金融机构还需深化与科技企业、养老服务及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共同构建高效协同的养老产业生态圈,以促进养老产业全面发展。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