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启
2025年02月06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专家视点】
我国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这不仅是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优势资源。众多城市因港口应运而生、依港口蓬勃发展。纵观国内外重要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港口城市大多经历了从“港城各自发展”到“港产城深度融合”的过程,港口、产业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且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随着世界港口发展逐步迈入成熟阶段,港产城深度融合趋势越发凸显。这种融合,不仅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的有力手段,为破解港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资源要素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拥抱海洋、向海图强,通过港产城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打造经济发展全新增长点,已然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港产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当前,港产城之间相互促进的效能尚未充分释放,联动效应微弱,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全面发挥,与产业、城市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力有待加强,产业集中度亟须提升;城市集聚资源的能力不足,高质量供给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充分发挥港口作为交通大资源的优势,在推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全面激发城市活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规划是发展的基石与先导。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深入挖掘、精准定位港口、产业、区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绘制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方向,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港产城协同共进。
发挥港口牵引作用。港口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核心战略资源、重要发展平台与城市亮丽名片。一方面,要全力畅通港口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拓展远洋航线,为港产城融合筑牢交通物流根基;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稳步推进港口转型升级,促使港口从单一航运功能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产业港等多功能港口转变,不断拓展港口经济与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发挥产业支撑作用。以新技术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改造,推动产业链深度转型升级,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推动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构建。以新兴产业为重点,以智慧化、数字化产业项目为引领,依托高标准产业平台,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发挥城市载体作用。将港口、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强化城市枢纽功能,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大力促进金融、保险、贸易、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城市配置全球要素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发展能级与承载能力。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需秉持系统思维,通过以港促产、以城兴港、以港聚人、绿色赋能,统筹推进空间优化、资源整合与功能集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深度融合,强化大港口、大物流对大产业、大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大城市对大产业、大港口的承载能力。通过将港口的流量转化为产业的增量,凝聚为城市发展的强大能量,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开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作者:林学启,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