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本报理论版今起推出“访谈录”专栏,邀请嘉宾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开展深度对话与交流。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今天的世界需要怎样的国际秩序?为什么说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本期“访谈录”邀请嘉宾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嘉 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东晓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翟 崑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吴 浩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云松
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是维护国际秩序的关键
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这些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公认原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主持人:当前,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什么是现行国际秩序?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意义何在?
陈东晓:现行国际秩序是二战后世界各国吸取20世纪人类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为基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及普遍人权为根本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际规则及其保障机制。
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行国际秩序的基石。维护现行国际秩序,首要的是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因为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乱源,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要确保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进程,就必须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要确保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效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新挑战,就必须加强联合国权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翟崑:现行国际秩序是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当下,各国应共同遵守的国际秩序,包含“三个一”: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对于维护现行国际体系有多重意义:一是整体性,目前联合国有193个会员国,涵盖了当前国际体系内绝大多数国家;二是合法性,联合国宪章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必须恪守的;三是基准性,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是“同球共济”的基准;四是归一性,很多国家对未来新秩序都有主张,这更突出了遵守联合国宪章的紧迫性。
主持人:正如陈东晓院长所说,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行国际秩序的基石。但现实中,联合国工作有时受到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阻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难以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少数国家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联合国的效能和权威造成严重损害。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支持并强化联合国作为多边主义核心平台的作用?
吴浩:联合国宪章是一部公平与正义的“教科书”。“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80年后,重温联合国宪章,更有不忘初心的重要意义。
主持人:的确,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的先辈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为二战中伤亡最大的反法西斯盟国之一和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会员国,中国始终把捍卫联合国权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翟崑:联合国作为多边主义的核心平台,遭遇的挑战从未停止过。多边主义的逻辑是为大多数国家利益服务,这势必与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对立。因此,联合国需要倡导并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已经探索出一套系统性举措:一是坚定维护和支持联合国,明确提出上面提到的“三个一”的主张;二是不断增加联合国会费分担,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推进南南合作,壮大“全球南方”,使得多边力量更加平衡;三是不断推出全球治理的倡议并付诸实践。
陈东晓:中国支持并强化联合国作为多边主义核心平台作用最显著的例子之一,是10多年来中国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持续增加,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2025至2027年间将承担联合国超过20%的常规预算开支。
吴浩:另一个视角: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今年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
主持人: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包括维护在联合国框架内签署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积极促成、主动签署并坚定维护有关国际公约,且在公约规定的责任清单之外,坚持以更高标准主动提出自主要求,具有何种世界意义?
陈东晓:面对美国开始新一轮退出联合国机制,中国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联合国等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中国严格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也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及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吴浩: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例,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作出历史性贡献。2016年,习近平主席亲自交存中国批准《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书,推动《巴黎协定》快速生效。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陈东晓:中国倡导和推动实施的一系列多双边合作,激励着更多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公约的履行以及全球问题的解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弗朗西斯表示,中国在维护多边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重要影响力”。
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
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进步力量,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各国一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主持人:当前,国际社会对“合作赤字”“秩序赤字”的担忧上升。《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甚至以“双输?”为主题。“新冷战”威胁加剧世界动荡,“大国制衡”等沉渣泛起,这造成了哪些挑战、产生了何种问题?
翟崑:如您所述,当前地缘政治“显性化”、全球治理“赤字化”、大国关系“对立化”、国际形势“动荡化”,给世界多极化进程造成很大挑战。一是倒果为因,认为目前全球秩序动荡的地缘政治动力源自“东升西降”,“全球南方”国家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秩序;二是忽略多极力量的作用,比如欧亚集团发布的2025年全球风险的头条就是“G0”世界,意为“无极世界”;三是导致多极之间的协调困难,影响被认为是多极力量的国家在多边框架内形成实质性磋商成果。
陈东晓:团结与合作是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唯一正确选择。当前,“新冷战”思维与霸权行径带来的问题首先是对国际合作与互信的严重破坏,加剧国际社会陷入阵营对抗的风险,致使全球伙伴关系受损,互信机制难以构建。合作要求各方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照顾到其他国家的合理诉求,实现共赢。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或一味追求绝对安全必然导致合作意愿下降,“合作赤字”凸显,一些国家看似能在特定议题上短期获利,但最终将陷入封闭对抗的循环中。霸权主义国家为维系国际事务主导权,常常采用干涉内政、制造分裂等手段,这不仅恶化了地区与国际安全形势,更使世界多极化进程动荡不安。霸权主义国家以维护垄断利益和绝对安全为导向,对国际秩序与规则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原则,导致现有国际秩序面临瓦解危机。
主持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归根结底,所有国家最终必须要参与到世界秩序的构建过程当中。”只有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确保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受益,才能推动多极化进程行稳致远。中国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有着怎样的深刻考量?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对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意味着什么?
吴浩:联合国宪章规定:“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平等的多极化,是基于主权平等这一当代国际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要体现各个国家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确保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充分享受发展机遇,共同制定规则。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有序的多极化之“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诠释为体系、秩序和规则,也就是刚才所提到的“三个一”。
主持人:平等的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的多极化是国际关系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翟崑:我理解,世界秩序的总方向是多种合力的结果,是多极化基础上的共同治理。这是在三层事实叠加基础上的判断:一是西方国家已经不能再建设性地推进世界秩序构建了,承认并接纳“多极们”在世界秩序中发挥作用是历史趋势;二是被称为“多极”的国家,必然会如基辛格所料,在世界秩序演进中发挥重大作用;三是金砖扩员以及“全球南方”概念问世,说明中国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不是排斥“旧极”,拉拢“新极”,而是号召包括新旧极在内的多极对全球性问题共同治理。这是与旧秩序的根本不同,是历史的分水岭。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中国是如何倡导“全球南方”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的?这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陈东晓: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始终推动“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比如,在安全领域,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针对乌克兰危机,中国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与巴西一道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在中东,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在发展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广阔发展机遇。在文化领域,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和阵营对抗,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观,获得“全球南方”国家广泛响应,有力推动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翟崑:中国是推进“全球南方”最具建设性的力量之一。中国对待“全球南方”有明确的原则、立场、政策、行动,提供了一系列符合时代精神、民心所向、国际所需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近年来,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从未改变”“动力仍然胜过阻力”。中国积极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规则。
主持人:当前,全球南北差距、复苏分化等问题更加突出。比如,联合国指出,新冠疫情期间,七国集团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总计相当于2800亿美元的资金,而人口远超七国集团的一些最不发达国家获得的资助总计只有约80亿美元。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顺应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普遍要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反映“全球南方”国家呼声、体现“全球南方”国家利益的?中国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吴浩:普惠的经济全球化,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妥善解决各个国家之间和各个国家内部发展失衡的问题,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享有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繁荣、互利共赢。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是要支持各国独立自主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主持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实践上起到了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的作用,是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典范。同时,普惠包容,也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内容。
陈东晓:是的,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各方共识,推动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得到100多个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
翟崑:普惠包容是中国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标识。在经济全球化不同阶段,有不同时代标识,比如开放流动、公平贸易等。这些时代标识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同步解决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进入21世纪,全球治理赤字凸显,“不普惠、不包容”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问题。因此,“求普惠、求包容”自然成为致力于共同发展的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主张,也就成为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标识和主要动力。
主持人:面对保护主义阴云,面对某些国家动辄“脱钩”“筑墙”,中国是如何继续坚持和维护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是正确有效的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等规则体制,并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
吴浩:我认为可从四个角度看,一是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已建设运行22个自贸试验区;三是着力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已经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四是举办进博会等,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翟崑:通过对中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长期观察,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守正创新”。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现有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内的守正创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推进世贸组织的改革,创新更多更符合“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需求的规则和标准等。另一个是在现有国际体系和多边机制之外的守正创新。目前的多边机制和多边机构一定程度上面临发展乏力、制度困境等难题。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需要一些能适应新特点、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多边机制。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比如发起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等。
主持人: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如何理解开放、包容、普惠、均衡?这四个“关键词”所展示的价值理念对于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陈东晓: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面临逆全球化与泛安全化的严峻挑战。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是我国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开放,旨在深化国际分工与合作,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数据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便利及有序地流动与配置,从而推动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与发展。包容,意味着承认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摒弃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与规则,实现共同发展。普惠,着重强调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应更多惠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让不同国家、阶层与人群都能参与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与共同繁荣。均衡,是致力于缓解因资源禀赋差异和资源全球配置不公平导致的国家间及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以及解决各国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协调发展。这四个“关键词”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追求,对推动人类进步有重大意义。概括讲,开放为人类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包容促进了国际合作与互信,普惠将不让任何一人、一国掉队的承诺转化为现实,均衡持续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吴浩:诚如前述,平等的多极化和有序的多极化,在一定意义上对应着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民主”和“正义”。普惠的经济全球化和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对应着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公平”和“自由”。此外,开放与和平、均衡与发展各是一组辩证统一的有机体:和平是开放的先决条件,均衡是发展的理想状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开放、包容、普惠、均衡、平等、有序真真切切地诠释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内涵,对现行国际秩序有着“定盘星”的作用。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期待。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和全球性挑战增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成为大势所趋。如何理解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目的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完善?
陈东晓:加强和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面对全球性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挥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大棒,全球治理体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全球治理体系也要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发展变化,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一些重要国际组织被少数发达国家所主导,“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体现。为此,中国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增加“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并倡导尊重各国文化传统及发展阶段差异,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规则体系。
主持人:这样看,无论是推动改革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内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还是推动建立扩大金砖机制等多边机制,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不断增强全球治理体系的包容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吴浩:在我看来,中国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引领,主张各国共同商议全球事务、共同建设治理体系、共同分享治理成果;二是聚焦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发展、安全、文明的议题,提供以“三大全球倡议”为代表的国际公共产品;三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四是赋予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的内容,提出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亮点。
主持人:“别再让世界四分五裂,而是联合起来,使2025年成为一个新的开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在新年致辞中呼吁。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未来,中国如何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现行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陈东晓:未来,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将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彰显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动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得到切实遵循,支持联合国进行合理改革,使联合国更好地适应国际形势变化。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加强上海合作组织、“77国集团和中国”等重要平台和机制,凝聚“全球南方”国家共识和合力。要主动引领规则制定,使规则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要持续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能力和基础,不断释放中国式现代化的红利,为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翟崑: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可以给全球最大多数的人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诗人海子的诗,很能说明这种世界人民的所愿:“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可能是良好的全球治理给每个人带来的理想图景。在去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的《未来契约》,显示出各国可以团结起来,重塑一个为所有人和所有国家服务的多边体系。中国将携手各方重温联合国成立初心,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筑牢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也是塑造未来国际秩序。
制图: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7日 09 版)
相关专题 |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