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独家特稿
分享

理论观察

【理响中国】掌握科学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严文波 唐晨智

2025年01月20日09:2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巧用其法则事半功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目标要求高,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谋与干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方向始终正确、改革路线始终清晰、改革过程始终稳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稳”与“进”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新形势下,我国既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二者要有机结合、协调配合,这就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既胆子要大敢于突破,同时步子要稳避免冒进。我们既要踔厉奋发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犯颠覆性错误,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稳与进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稳中求进。

一方面,要敢于涉险克难,以“进”拓新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涉及全领域改革的持久攻坚战,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大胆作为。坚持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进”的突破口,积极围绕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牵住“牛鼻子”重点抓准要害问题,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以此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向前迈进。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性事业,有许多未知领域亟待我们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因此,必须敢于用新的理念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用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敢于用新的思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积极进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另一方面,要坚持循序渐进,以“稳”掌方向。“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要在大胆作为的同时稳慎进取。坚持以遵循发展规律为“稳”的关键,在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任务目标和采取行动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科学把握各领域之间的客观联系,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坚持因时因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避免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实现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有序推进改革事业。同时,在各领域广泛开展改革举措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持正确的领导力量、坚持正确的改革思想,这样才能实现改革不偏向、路线不错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定海神针”,保证社会最大的稳定局面。

在“立”与“破”的辩证统一中不断革故鼎新

破与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事物变革创新的一对辩证关系,蕴含着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发展之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改革方法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必须深刻把握好制度改革上“立”和“破”的承接顺序和辩证关系。

一方面,要重视破立顺序,先立后破。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旧制度、旧动能与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运动中,就蕴藏着“立新替旧”的发展必然要求。因此,要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制定新的政策,实现制度机制的与时俱进,通过以“先立后破”的方式推动旧制度旧动能的适时退出,避免因突然中断旧有生产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和社会不稳定,保证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平稳性。

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破立并举。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如何在繁杂的因素下实现有效的破立并举,警惕和防止“未立先破”“只破不立”情况发生,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因此,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在尊重改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实现“立中破”与“破中立”的动态平衡,以此推动改革在“得其法”中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谋”与“干”的主动作为中抓好改革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能否在“稳”与“进”中实现向前发展,能否在“立”与“破”中不断推陈出新,关键在于“谋”与“干”的主动作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谋”与“干”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谋是干的前提,干是谋的落点,只有善谋实干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才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部署转化为美好现实,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一方面,要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时代大势,增强“一盘棋”意识。将谋长远与谋当下有机统一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既要着眼长远来思考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牵引带动其他领域同步改革发展,为民族复兴谋现代化长远发展;又要聚焦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难题,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改革目标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真实了解人民所需所想,真心关切人民群众心声,多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幸福谋当下获得感、满足感。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落实改革任务。改革不抓好落实,就不可能见到实效。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避免“本领恐慌”,积极主动保持学习能力,善于运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短板、生产动能转换瓶颈、现代化治理体系不完善、现代化治理能力不足等改革现实问题,出实招、做实事、求实效,不断强化真抓实干的自觉和担当。同时,改革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接续奋斗才能将改革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强大的历史耐心对待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必须深学善用改革方法论,努力在稳与进、立与破、谋与干的过程中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研究”(编号:24ZXQH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分别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编:万鹏、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