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独家特稿
分享

理论观察

【理响中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邱萍 陈志勇

2024年08月01日11:4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专章部署、统筹安排、一体谋划,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出了明确方向。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高等教育应立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超越”转变,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以科技创新激活高等教育;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为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持等方面发展,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跨越。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为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指明方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现代化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走向世界前列的重要途径。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将教育、科技与人才三要素紧密结合,使教育强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打通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通道,服务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通过健全相应的推进运行机制,完善政策协调、信息共享与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协调性,确保教育、科技与人才之间的要素能自由、合理的流动,提升整体效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当中的龙头作用,围绕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战略的要点,重视教育与科技人才之间的互动,找准新的方位,在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同时彰显中国特色,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推动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超越”转变,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内生性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与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形成重要的国际教育中心,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要积极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结构,形成不同类型高校相互促进、各具特色和协调发展的格局。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相适应的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基础性学科和紧缺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构建符合国情的教育制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以科技创新激发高等教育活力。从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来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与科技中心、人才中心是相伴而生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高等教育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需要依靠科技和创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部署: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激发内部活力,教育内部要素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模式改革优化。现今,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以高新科技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能够不断形成推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高校通过创新研究,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以产业链衍生创新链,以创新链激活教育链,形成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通过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内部的大学创新体系,围绕基础性、颠覆性技术开展研究,拓宽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调整和优化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搭建高科技产业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在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企业也为高校提供实习、创业就业机会和资金支持,推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推动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我国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持。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科技,科技的根本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但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上,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相匹配之处。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聚集、融合的地方,开发高端人力资源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需要集中力量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基础性学科、紧缺型和科技战略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

建设教育强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应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中心,实现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培养科技战略人才相互促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作者:邱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陈志勇,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万鹏、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