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意义

郭相茹 周文彰

2024年06月19日08:23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揭示并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明确了我国自信自立要紧抓不放的战略重点。

新质生产力理论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就是如此。马克思强调“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但并没有把科学技术看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实际,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被视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根据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变化,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明确指出了主攻方向。

新质生产力突出高科技特别是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生产力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都归功于科技突破,这些突破不仅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还孕育出新产业和新形态,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纵览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都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加速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关键和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上,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模式的革新。

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新要素是指在传统生产要素基础上出现的数智化机器设备、数智化劳动者、算力、新能源、新材料等要素形式。新要素的涌现是对传统生产要素的拓展和升级,使得要素范围扩大、要素更加多元、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质量。新要素为生产力发展注入活力。一方面,新要素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要素,其重心从数量增长转化为质量的提高,能够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劳动价值,提高生产力质量。另一方面,新要素融入生产力,与其他生产要素能够形成互补和协同机制,重塑生产方式,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重视和发挥新组合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新组合是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使各生产要素获得最佳结构,实现最优组合。在生产力系统中,同样的要素,排列和组合方式不同,其功能作用就大不相同。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实现组合方式的最优化和高效率利用,能够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有效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的新组合促使主导技术、产品形态、产业结构等发生转变,助推生产力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推手,而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发展形成的,其具有高知识技术密度、长产业链等特点,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产业则以前沿基础、新发展需求为驱动力,具有颠覆性强、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技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一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就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加速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质生产力将节能减排技术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推动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也能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人才需求的动力机制和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大军。

新质生产力理论明确了我国自信自立的战略重点

当今世界局势日益严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加速前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局势下,我国要想抓住战略机遇,突破外部的风险与挑战,必须实现自信自立。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新质生产力提供的战略重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破科技封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更加凸显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自立自强,破局西方国家的科技霸权,驱动生产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转变。新质生产力强调国内市场的挖掘与利用,通过内部发展激发经济活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增强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举措。新质生产力是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依靠科技创新是快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战略性创举。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巍然屹立、加速前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寻求新动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在西方国家对华“脱钩”和打压背景下,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旨在依靠本国人力、资源条件向内寻求发展动能,避免和减轻来自西方负面影响的战略智慧,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方式,激发发展潜能,摒弃“零和博弈”的发展思维,走开放包容、生态绿色融合、共建共享之路,以自立自强的姿态实现自身发展,同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