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年06月13日15: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6月1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科研部联合举办“‘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学术研讨会”,副校(院)长李毅教授、李文堂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校内外1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科研部有关同志、文史教研部全体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李毅以《“第二个结合”的哲学意义》为题在发言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二者作为“根”和“魂”,缺一不可,“第二个结合”具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第二个结合”立足于对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深刻概括,体现着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鲜明价值追求,要勇于打破西方文化迷思,打破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障,巩固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时代之必然,要结合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兼收并蓄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文堂指出,就“第二个结合”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这种结合的产物,如文化自信、自我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创新都体现了“第二个结合”。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学术阐释创新还跟不上党的理论创新步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方面的功底,进一步推动学术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不仅要将它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来看,还要将其放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来看它的深远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以《文化主体性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题展开阐释,他认为,“第二个结合”本质上就是巩固文化主体性,拓宽我们的道路根基。建立文化领导权的目的即在于树立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同中华文明的承续结合起来,将新时代的道路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道路一气贯通。“第二个结合”在“又一次思想解放”中确立起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文化主体性,进一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是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深刻的中国化。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翁贺凯教授以《从大历史观看“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为题作了发言。他指出,从大历史观看,中华文化主体性经历了建立、失落、重建和巩固4个阶段,“第二个结合”意在强国复兴与精神自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近代中国的“文化取向危机”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和世界社会主义的进步潮流结合在一起,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重建了文化主体性。新时代的“第二个结合”不仅拓宽了中国道路的历史纵深和文化根基,还将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

(责编:黄瑾、秦华)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