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谁来讲 讲什么

——在时代洪流中激扬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青春主旋律”

刘晓阳

2024年06月13日14:19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谁来讲 讲什么

  党的理论工作者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尊重青年特点,突出问题导向,适应传播规律,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和实践锻造中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激扬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青春主旋律”。

  以受众思维破圈出圈,把准青年思想脉搏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他指出,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解决理论传播长期以来与青年群体脱节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有的放矢、找准受众,明确“向谁讲”“谁来讲”“讲什么”。

  要向青年讲。传播对象要瞄准青年,深入把握当代青年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与心理认知特点。党的创新理论要想直接有效地触达青年受众,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路径依赖,因应互联网时代舆论生态与传播规律的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想方设法贴近青年、深入青年,竭尽所能对话青年、引领青年,在与青年一代并肩同行中着力探索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新路径、新范式、新图景。

  要青年来讲。传播主体要聚焦青年,充分激发当代青年参与公共表达的主体性与自觉性。只有青年最了解青年、熟悉青年,也最能感召和影响青年。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充分利用青年一代由“被言说”向“自言说”身份转变的心理特征,把话筒交给青年,把讲台还给青年,着力培养一批活跃在各大舆论场的青年理论工作者,让青年在讲述中找到个人成长发展与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契合点,讲出这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求索、对时代的洞察、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与青年一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中焕发青春光彩。

  要讲青年故事。传播内容要围绕青年,深层次聚焦当代青年在纷繁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念冲击之下的理论需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与各类矛盾风险挑战,青年一代急切渴望有正确的理论引领,来帮助他们廓清思想迷雾,解答现实困惑。但在新的融合型传媒生态中,理论传播还未找准自身定位,理论内容偏严肃枯燥,“释道说理”有余,“表情达意”不足,缺乏新意和创意。青年不想看、不愿看,也看不懂、不爱看。如果能紧紧抓住青年需求,努力找准青年关切,设置更多青年议题,不断推进理论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传播就有望打破“对空言说”的传播困境,建构起一个与青年群体沟通、交往、互动的良性对话场域。

  以问题导向破题解题,锚定青年成长之舵

  密切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所在。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是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基点,为我们在新时代面向青年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指明了方法路径、提出了实践要求。

  一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青年现实关切。理论本身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一旦脱离了问题,理论就必将为人们所远离。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青年群体身处其中,思想状况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面向青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只有真真正正为广大青年解难题、办实事,才能不断拉近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的距离,增进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凝聚青年思想共识。青年一代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这其中,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个性的差异,既有宏观上的大趋势、大方向,也有微观上的新现象、新表征。理论传播要走近、深入青年,就必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把握不同青年群体所关心的个人话题、所关切的公共议题、所关注的价值命题,围绕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找准各类青年群体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最大范围凝聚青年思想共识。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纾解青年成长之困。青年群体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党的理论传播要在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中领会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把理论的实践成效作为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才能让青年一代发自内心地树立起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认同和坚定信仰,也才能使他们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中更加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伟力。

  以话语创新能言善言,激发青年情感共鸣

  在党的理论工作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达成什么目的、产生什么影响,关乎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与政治道路,关系到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要回答好这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亟须革新话语方式、转变话语风格、重塑话语体系。

  一要重塑话语体系,言之见“新”。理论本身是生动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一经与青年相结合,更赋予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青春品质。以青年受众为主要对象,理论传播要加快主流话语体系的创新转化,讲好“青年话”、凸显“青年味”,以“平视”姿态融入青年话语场域,在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中,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清道理,用有温度的话语阐明学理,用见情怀的表达析透哲理,在与青年一代对话与交流中引发心灵共鸣、产生精神共振,凝聚起广大青年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思想共识。

  二要创新叙事框架,言之有“情”。在新的舆论生态下,党的理论传播要想说服青年、打动青年、赢得青年,就必须重视和用好情感和非理性因素这两个传播的关键变量。一方面,要诉诸情感做好议程的正反向设置,从青年一代的痛点、痒点和兴奋点中寻找其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内在契合点和外在交汇点,使理论传播能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二者间发挥好建设性和沟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善用“非理性”“非逻辑”因素实现情绪动员。通过畅通青年群体情感表达渠道,以立场鲜明的情感化表达对舆情议题所裹挟的社会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化解,最终实现理论传播“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的有机统一。

  三要丰富传播渠道,言之成“趣”。理论传播必须融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参与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用好用活新媒体新技术,丰富拓展新渠道新平台,推进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深入融合,推动技术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传播优势。要充分调动并盘活新的传播生态下多元传播主体的内容生产力、受众辐射力、价值引领力,引导包括专业媒体、机构媒体和自媒体以及提供资讯聚合、分发的平台媒体等在内的多元行动者,加强理论传播内容策划,通过高品质融媒体内容生产,吸引青年受众积极关注、转发与互动,掌握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的青春密码。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人文北京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