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发挥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余新创 刘泉红

2024年06月05日08:25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协同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维护产业安全、推动产业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效支撑。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需要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协同水平,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好发挥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三大特征

  产业体系完备。我国是世界上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生产制造体系,能持续高效低成本地提供各类工业制成品。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3万亿元,占世界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年来,我国不仅保持了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74.7%。2023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7%。

  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配套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也是我国产业体系的优势所在。良好的配套基础能更好发挥产业体系规模优势,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基础设施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畅通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和数据传输网络。一是道路基础设施覆盖面大幅提升。国铁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超过4.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二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截至2023年,累计建成5G基站337.7万个,网络服务能力持续升级,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5G应用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工业互联网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三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目前,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类型丰富的物流枢纽体系,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改善,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产业协同高效。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齐全的配套设施,我国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不同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效率越来越高。在家电行业,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赋能家电生产制造全流程,极大提升了家电产品生产供应效率。

  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三大优势

  一是有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产业体系配套完整意味着产业规模大、门类齐全,为增强产业韧性、维护产业安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规模大、门类全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不同行业、不同环节、不同区域间既联合协作又相互补充替代,在局部受到冲击和影响时,依旧能够保持整体正常运转并及时修复,有助于更好地维护产业发展的稳定与安全。另一方面,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不仅意味着产业体系内部能形成规模庞大的市场空间,促进产业体系实现自我循环,也能保持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多元化,为产业的演化和进阶提供了更多空间和选择,有助于保持产业体系长期的稳定和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承压较大,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好对冲了传统商品出口下滑的影响,充分展现出产业体系完整的稳定优势。

  二是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释放产业发展潜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产业创新潜能,提升产业创新质量和效率。一方面,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创新要素和场景,促进产业创新配套体系不断优化,满足各类产业创新需要,培育出大量优质的创新成果,也能提供广阔的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空间,推动创新不断迭代升级,更好释放产业创新潜能。另一方面,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意味着产业创新源起的多样性与创新竞争的激烈性,有助于更好地保持产业创新活力。近年来,得益于产业体系配套完整,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大量国际优质创新要素向国内聚集,加速了产业创新的本土化进程。

  三是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重塑产业发展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能够充分发挥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优势,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协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从而实现以更低成本更快效率提供更加齐全的制造产品。近年来,受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产品承受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正是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充分实现了产业体系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不仅对冲了要素成本上升、逆全球化等因素对我国的负面影响,还形成了独特的供应链效率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的举措

  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发展高度。补短板方面,在种业、材料、装备、软件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环节,聚力攻关、增强耐心,稳步提升高端产品性能,加快高端新产品应用推广,逐步减少关键核心领域的短板、空白问题。锻长板方面,在传统制造、新能源等优势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效率,强化国际标准、认证、规则话语权,将市场竞争优势转化成利润优势、规则优势,加快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竞争优势,巩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提高产业协作能力,增强产业发展韧性。保持产业体系基本稳定。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传统产业转移,减缓传统产业比重过早过快下滑趋势,保持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比例基本合理。提升产业协作发展水平。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在一些产业基础好、设备配套完善的地区集中打造一批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集群内企业实现技术链、人才链、购销链、规则链对接整合,充分释放集群内产业协作效应。

  优化产业支撑体系,筑牢产业发展保障。强化重点要素保障支持。加大高端人才培育力度,围绕高端人才培育需求完善教育体系,推动高端人才由引育并重逐步向自我培养为主转变。创新供地方式,围绕关键行业、重点领域,探索推行产业链供地模式。加大用能保障力度,扩大重大项目能耗指标单列政策支持范围,争取更多关键行业、重点领域的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等企业核心权益保护,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国内经济循环断点堵点,推动国际务实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