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4年05月21日14:11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的“初唐四杰”,揭开了光辉灿烂之唐代文学序幕。王勃(650—676年 )是初唐四杰之首,著作甚丰,今存诗80多首,存文(包括赋、 序、表、碑、颂等)90多篇。 王勃年少英才,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言, 一段在滕王阁上洒墨挥毫的传奇,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钦赞和喟叹。
名门世家 少年得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其祖父王通,曾在成都担任司功书佐,掌户口籍账之事,后弃官归里,以著书讲学为业,著有《元经》《中说》等,死后门人谥曰“文中子”。《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王勃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这也让王勃从小就接受诸子百家思想的熏陶。
王勃自幼聪慧过人,《旧唐书》记载 :“六岁解属文, 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王勔、王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 :‘此王氏三珠树也!’”王勃9岁时读大学问家颜师古的《汉书注》,写了10卷《汉书注指瑕》,指出注中的错谬之处,可惜这部书早已散佚。13至14岁时,他从龙门来到京师长安,拜名医曹元为师,学习《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 明堂玉匮之数”已经通晓不少。
663 年,13岁的王勃写出《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664年,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14岁的王勃写了《上刘右相书》,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刘祥道看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之语惊异不已,赞王勃为“神 童”,并上表举荐。
656 年,唐高宗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乾元殿。 665年,乾元殿落成,15岁的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唐高宗献上文字绮丽的《乾元殿颂》。 唐高宗见此颂词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 奇才,我大唐奇才!”666年, 16岁的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参加当年的幽素科考试,金榜题名,随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少不更事 惹祸遭逐
王勃的才华,受到唐高宗儿子沛王李贤(武则天次子) 的垂青,被延揽为沛王府侍读。但没过多久,这位年轻人就惹祸了。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后改名李显, 武则天三子)斗鸡。王勃一时兴起,写了篇《檄英王鸡》。《檄英王鸡》赞美鸡的高贵和与众不同,写到表现英勇的鸡在搏击中撕下对手的肉,胜利时应该得到大家的欢呼 ;表现懦弱的鸡应该拉去行刑,要斩尽杀绝,不能让它们连累家族。这篇檄文本属游戏之作,王勃无非是想用来讨好一下李贤。可他偏偏采用了官府征召或声讨时才会用的文体,加上王勃名声在外,人们竞相传阅。檄文传到唐高宗手里, 他一看,就怒了:“歪才, 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唐高宗当即下诏免除王勃官职,将他逐出长安。
王勃被逐,闷闷不乐,这在日后的部分作品中得以体现。王勃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写到 :“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 ;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
第一次惹祸不久,王勃又摊上大事了,这次付出的代价更大。671年,远离京师已久的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时任虢州司法,虢州药物丰富,而王勃又精通医药,便为他在虢州谋了个参军的闲职。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没入官府的奴仆曹达犯了罪,逃到王勃处隐匿起来。王勃担心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灭口,结果犯了死罪。幸逢大赦减罪,革除官职。 他不仅自己丢官,还连累父亲王福畤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远谪为交趾县令。676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省父返回时,不幸在南海溺水而亡。
诗才卓越 脍炙人口
王勃在文学创作上突破当时文坛盛行的宫体诗的束缚,把诗歌从宫廷、台阁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逐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以迥异于宫廷诗的“骨气”,开启了盛唐之音。 王勃的诗意气风发、壮怀激烈而又神采飞扬,充分表现出不甘人下的进取精神。杨炯说其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为例,这是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杜姓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所写。蜀川指西川,即今四川岷江流域,也作蜀州,该诗亦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该诗开合顿挫,气脉流转,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惜别的情意。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表达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这首诗可与盛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别董大》 等诗相媲美。明人胡应麟《诗薮 · 内编》曰:“唐初五言律, 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 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 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 启盛、中妙境。”明代施光重《唐诗近体》称其“前四句言宦游 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 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
光昌流丽 一文千古
王勃的诗独树一帜,《滕王阁序》更是其扛鼎之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号称天下第一骈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此地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风景绝佳。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此地建楼,故名“滕王阁”。
675 年,王勃获赦出狱近两年,他想念被贬交趾的父亲,决定去看望他。重阳节这天,他抵达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告竣,邀请同僚宾朋盛宴庆贺,王勃受邀赴宴。酒菜齐备,高朋满座,丝竹绕梁。酒酣耳热之际,王勃饱蘸浓墨,落笔如行云流水。当阎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 由衷赞叹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片刻之间,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横空出世。
《滕王阁序》不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更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申,表露王勃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文章辞藻华丽、意境深远,除少数虚词以外,全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 ;通篇用典,自然而恰当, 典雅而工巧。
676 年,唐高宗读到《滕王阁序》,拍案叫绝,急令下诏招他还朝,可惜王勃已经溺水身亡。在王勃笔下,骈文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自他之后,骈文开始逐渐衰颓,乃至中唐发起古文运动,骈文便只剩下 一声微弱的叹息。
江山代有才人出,开盛唐诗音的“英俊天才”在秋水长天里,和今天的我们遥相呼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心灵深处的绝响,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奋发前行。
(来源:《秘书工作》,2024年5月,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相关专题 |
· 汪建新专栏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