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
2024年04月29日08:31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这是深刻把握基础研究规律特征和发展趋势作出的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其重大突破往往会催生颠覆性技术,其水平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从中微子到干细胞再到脑科学、量子通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个别前沿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也要看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性改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从源头和底层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要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基础研究所面对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科学自身发展,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基础研究规律特点,鼓励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另一方面,要坚持“四个面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凝练、提出科学问题,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
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研发投入是基础研究的物质保障。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既要继续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又要逐步构建自由竞争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共同推动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平台与基地建设全面发展。
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主体是关键。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要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还要努力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此外,还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并努力为其营造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持续优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激发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在全球科技竞争浪潮中行稳致远。
相关专题 |
· 重要评论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