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
2024年04月07日08:16 来源:光明日报
【讲武堂】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内在关系,为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指明了方向。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强军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高效融合内在机理 促进新质战斗力提升
新兴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拓展而出现的新型战略空间和关键技术领域,也是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生成和存在的共性空间,这一领域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和战略前景,两用性强,突出体现在技术同源、价值同向、产业同根、路径同步等方面,值得高度关注。
技术同源是高效融合的起点。军地新兴技术在科学原理、试验设备、研发工艺等方面具有高度共通性,可充分聚集社会资源实现协同创新,促进新兴技术双向转化应用,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一方面,地方一些新兴技术经受市场检验,逐步发展壮大,被国防建设引进吸收再创新,成功应用于国防领域,能促进新质战斗力生成;另一方面,发端于军用的一些新兴技术,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民用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价值同向是高效融合的前提。新兴产业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的基础上,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科技成果在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都拥有广阔前景。在新兴领域内催生的新兴技术,天然具有双重属性,利用国家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在生产品质高、竞争力强的民用产品的同时,广泛参与国防工业的生产和科研,有利于提升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贯彻国防要求,有利于强化国防功能;培养网络、生物等战略科技人才,既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服务国防安全。发源于经济和国防领域的新兴技术,其目标导向是一致的,都可以为安全和发展服务,有利于强国强军,有利于提升国家战略能力。
产业同根是高效融合的基础。新兴领域是知识技术密集和资产密集领域,发展所需的资产、资金、设施、人才等要素具有基础通用性,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基于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能力的配套、战略科技力量的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需求趋同。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高效配置,可实现功能结构耦合联动,产生更多价值,带来更高融合效益。同样,新兴领域专家人才的通用性可促进军地新兴技术双向交流、相互促进,为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实现联合技术攻关,促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产出带来更大空间。
路径同步是高效融合的条件。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领域产生的新兴技术和产品发展路径相似,通常有着从设计到试验再到定型量产的过程,具有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特征。历史经验证明,科技革命的颠覆性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激发驱动了新质生产力产生,同时,通过技术迭代、赋能嫁接、场景拓展等能够极大提升新质战斗力。把握新兴领域先进技术同处起步阶段、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同步提升,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局面。
加强新兴领域谋划布局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目标是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新兴领域是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的拓展区,具有发展潜力大、制胜机理新、支撑技术新、装备形态新、编组方式新、作用效果极具颠覆性的特点。加强新兴领域的谋划布局,搞好系统筹划,创新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提升的渠道和方式,营造善于激发内生动力的环境,可为生产力和战斗力提升和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快速实现“赛场”“赛道”转换,打造非对称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以无人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体系重构和战争形态的加速演进,未来高端战争将是核威慑条件下的大规模、高强度、具有尖端技术水平的战争。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以加快生成新质战斗力需求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以技术升级创造发展新动能,能够提高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的战略能力,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赢得未来军事斗争主动权,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发展路径是新兴产业、技术、设施、力量、储备一体布局。
夯实新兴领域技术产业基础,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产业化步伐。健全先进技术预先储备、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优化科技治理生态。快速发现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防潜力的关键技术成果,推动先进技术快速突破和部署应用,加强先进技术基础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向装备应用转化。
整体设计新基建布局,兼顾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要求。新老基建统筹配置、需求一体响应,推动“联网、补网、强链”的网络型建设,打通基础设施“血脉”,实现互联互通、协调联动。推动新基建落实国防要求,修订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细分领域需求对接程序、责权关系、投资方式、使用运维。拓展新基建应用场景,加大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统筹力度。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适应国家科技和军事科研长远人才需求。推进相关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及综合性科技协同平台建设,推动新型力量联合培养,依托院校、科研机构、军工集团等优势资源,分类打造专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借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新质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组建太空、网络、电磁等新域新质动员队伍,加强应急应战力量统筹建设和协同运用。
推进新兴领域物资联储,响应极端情况持续供应需要。明确新兴领域内高端技术装备、关键元器件等物资的规划、收储、管理和动用的职责分工,优势互补,一体构建新兴领域物资联合储备池;构建新兴领域物资调配网络,建立统一的新兴领域物资储备条目和编码标准,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物资储备数据共享、动态更新、智能调配,确保紧急状况新兴领域通用物资统筹使用、集中服务国家安全大局。
精准把握富国强军需求 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工作重点是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把握新兴领域共性需求,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加强需求统筹协调,建立需求分级分类论证提报机制,综合考虑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发展、富国和强军等需求,形成供给清单和需求清单,发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军事斗争核心需求的牵引驱动作用;理顺分级分类分域的需求对接渠道,进一步规范程序方法、职责权限、机制保障,推动需求科学提报、顺畅对接、及时响应、高效落实,全面推进新兴领域统筹发展。
加强新兴领域顶层设计,实现规划计划衔接。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兼容、政令畅通、运行高效的战略管理机制,统筹设计新兴领域一体化规划布局,推动战略规划统筹衔接制度化规划化体系化,创新统筹衔接方式,实现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体运用;完善配套政策支持,研究健全新兴领域平时发展与战时转化运用制度体系,细化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军队、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职责分工,确保平时快速发展、战时高效转换。
优化新兴领域要素配置,实现资源共用共享。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引导优质社会资源力量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通过分领域分类别制定资源要素共享目录清单,实现资源一体整合、力量一体运用。破除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双向转化的制度壁垒,以政策链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深度融合,形成兼容共用的基础体系。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推动多元主体有效协同,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跨单位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发挥资源最大综合使用效益。
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关键手段是先进性评价、适用性评估。以先进性评价探测前沿方向、发现融合需求。先进的不一定能形成新质,但新质必然来源于先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前提是通过开展先进性评价,探测具有战略潜力的前沿方向,以方向之“新”促进生产力、战斗力之“新”。同时,通过先进性评价查找经济和国防应用与前沿方向的差距,对比技术上的同源性、价值上的同向性、产业上的同根性、路径上的同步性,发现融合需求,以需求的相融促进生产力、战斗力相促。
以适用性评估检验融合潜力、验证拉动成效。新兴领域尽管存在技术同源、价值同向、产业同根、路径同步等特点,但并不是完全相同,即使在商业领域已经成熟应用的技术,也不一定能满足国防应用需求,需要根据应用需求与基础技术的成熟度,通过设计应用场景、开发原型系统、搭建仿真环境,验证新兴领域的适用性,检验融合潜力,推动先进技术、人才、数据、设施快速转化应用。通过适用性评估,一方面可以在事前研判共建共用共享预期效益,科学选择融合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在事后检验融合效益,总结评估双向拉动成效,改进融合方式,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不断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作者: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 执笔:廉振宇、李晓歌)
相关专题 |
· 综合报道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