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理论圆桌会】深刻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18日09: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更好承担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撰文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

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过去我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全面小康,靠的是发展,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要靠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跨越发展关口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突破瓶颈制约,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目的的重要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就需要经济发展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分好蛋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多个民生领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发表文章提到,高质量发展内涵十分丰富,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从理念看,高质量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等途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还包括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安全等内容。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在于,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就业、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这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不一样,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过程看,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辩证统一的发展。“质”通常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通常指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等于质量系数乘以速度。一方面,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核心是要通过“三转”(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力转换)、“三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放大乘数效应。另一方面,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14亿人、汇率不变、不考虑物价因素计算,要在2035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门槛,2023年—2035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在4%以上。同时,这也是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开展大国战略博弈的需要。因此,既要着力推动质的有效提升,也要努力保持经济增速在潜在增长率水平以上。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

从结果看,高质量发展是居民有就业、职工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核心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同时,企业也要实现合理的利润回报,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扩大投资和发展的动力,才能不断给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此外,政府税收也要保持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握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认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明确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才能发挥党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倡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为发挥各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制度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竞争。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通过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经济才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不断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

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委会副主任、中央团校副校长林江提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与此同时,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而超大规模经济体可以也必须内部可循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下一阶段,需牢牢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有针对性地加快补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解决“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把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力以赴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香敏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协调、动态平衡,在进程中把握方向,在关系中把握本体,在实践中把握规律,全力以赴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第一,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高质量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第二,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第三,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第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有力维护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第五,以人民高品质生活检验高质量发展。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凝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

(责编:刘圆圆、秦华)
相关专题
· 专题报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