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者专栏
分享

文化传承的诗意表达

——评汪建新《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

邱 明

2024年01月16日13:5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2024年1月,《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一书由学习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的经典名句,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品读毛泽东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永恒主题;品读中实现出新出彩,更是研究者肩负的文化使命。《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一书的作者汪建新教授潜心研读、持续宣讲毛泽东诗词。从不惑读到花甲,从风华正茂讲到两鬓斑白,笔耕不辍,厚积薄发,研究文章精品迭出,将一坛老酒酿出了“新”味。他把近十年心血之作结集出版,于是有了《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这本书。馨香一束,致敬伟人,正如作者所说:“冬天,蕴育的梦;到春天,便实现了。”

《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是一部厚重而又灵动、令人眼前一亮的原创精品图书。本书书名和作者人名均有一个“新”字,这构成了本书最大的特色:创新。

一是意旨出“新”。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意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手段来净化心灵、启迪心智、提升心境;学术的本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品读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老话题,在新时代如何赋予其新的内涵,如何深度挖掘其特有的时代价值并加以继承弘扬,是当今的重要课题。《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一书立意高远雄奇,问题意识浓郁。全书总论部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史诗”“毛泽东诗词的总体情况与审美特征”“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等三个具有时代性和学理性的问题为切入点,系统分析、精准解读了毛泽东诗词的人民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科学总结了毛泽东诗词是感悟毛泽东初心使命的独特文本和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鲜活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洞察力和穿透力。在第四辑“智慧文化”中,作者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智慧、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气派、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全方位解读,呈现了一场思想和艺术的盛宴。全书以问题为导向,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布局合理、脉络清晰;内容精湛、视野宏阔;论述严谨、观点新颖;大气磅礴、酣畅淋漓。该书是作者对毛泽东诗词与文化传承这一重要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引领作用,体现了学者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二是意境出“新”。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境界”就是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美学范畴。毛泽东诗词在意境创造方面,既源于古人又高于古人。作者对毛泽东诗词的美学意境分析独到、新意迭出,具体表现在:其一,对毛泽东诗词艺术意象的新解。最具代表性的,是作者提炼出了毛泽东诗词“山+红旗”的意象,这个意象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其二,对毛泽东诗词历史镜像的新解。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最大特色,史中有诗,以诗咏史。作者采取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研究范式,厘清重重历史迷雾,既有对《念奴娇·昆仑》中昆仑山象征意义的新解,又有对《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发表经过的新证;既有对重庆“雪”仗、于阗库尔班大叔等轶闻的解析,又有对柳亚子“牢骚”的辨析,等等,让读者对毛泽东这位“诗人政治家,政治家诗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三,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心境的新解。在第二辑“鉴赏解析”中,作者似乎在与伟人进行时空对话和心灵交流,从婉约中读出了豪放,从争执中读出了敬父,从悲秋中读出咏秋,从沉郁中读出了豁达。在第三辑“家国天下”中,作者从初心使命、忧患意识、斗争精神、高尚家风、小我大我、井冈情结、庐山情思等方面,展现了伟人的家国情怀。

三是意趣出“新”。苏辙认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贵在养气作文,文气畅达。作者深耕毛泽东诗词二十年,细品神韵,深得精髓。毛泽东诗词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学术性、艺术性很强的话题,如何说清楚、讲到位,让读者得到思想启发和艺术享受,不仅检验学者的理论功底和艺术修养,更考验学者的学术表达能力。《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显然是一部学术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兼具的好书。该书言约义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架设起诗词文化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作者把一个宏大而严肃的文化话题转换为生动而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艺术分析,让厚重历史和鲜活事例说话,在朴素语言中蕴含真知灼见,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在第五辑“本真情趣”中,作者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咏雪情怀、游泳情怀、兴观群怨、春夏秋冬、花草树木、喜怒哀乐、古往今来、阴晴圆缺、风云雨雪、江河湖海、山岭峰峦、本真情趣进行解读,文章如同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本真畅快,臻入佳境。套用毛泽东《四言诗》,可谓是“品毛诗,其乐无穷;读毛奇,其乐无穷”。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教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

(责编:代晓灵、秦华)
相关专题
· 汪建新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