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4年01月10日09:0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我向大家推介学习出版社2024年1月帮我出版的新书《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这本新书以人民网《汪建新专栏》文章为基础,重新编辑整理而成,使我多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成果得以集中呈现给读者。这当中,既有人民网首发的,也有其他报刊发表后由人民网转发的。有视频专题讲座的讲稿,有系列文章的集成;有对毛泽东诗词的综合分析,有对单首作品的深入解读;有毛泽东诗词背后的珍闻轶事,也有对毛泽东诗词厚重底蕴的追踪溯源。
《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汪建新 著,学习出版社,2024年1月版
我学过三个专业,本科是英语,硕士是美学,博士是企业战略管理。2004年9月,我调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工作。2005年8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讲授了《毛泽东诗词鉴赏》课程。当时,我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并不透彻,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但学员的反映还不错,这给了我很大鼓励。从那时起,我专注于毛泽东诗词的教学与研究,屈指算来,已经有19个春秋。我没有料到,一次简单的授课,改变了我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甚至改变了我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2017年11月8日,人民网开设《汪建新专栏》,这是一种厚爱,也是一种动力。为了使专栏内容不断更新,我笔耕不辍,不断撰写毛泽东诗词的学习心得。我领略着品味毛泽东诗词的无穷乐趣,也不断地体验着分享这种乐趣的满心喜悦。几年下来,《汪建新专栏》的文章变得小有规模了,俨然成了毛泽东诗词研究专栏。
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思想深刻、意境高远、博大精深,形成了雄浑、豪放、壮丽、优美的艺术风格。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毛主席诗词》37首。山东大学教授高亨喜读之余,填词《水调歌头》,概括了毛泽东诗词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魅力: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绵,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毛泽东诗词陆续公开发表,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毛泽东诗词的不断宣传与普及,毛泽东诗词的无穷魅力感染了无数读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一提起毛泽东诗词,很多人总是抑制不住激荡的心潮,能脱口背诵出不少毛泽东诗词作品。
几十年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人很多,专著和论文不计其数。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感悟。毛泽东不是普通的文人,毛泽东诗词也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学作品。只有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才能真正读懂毛泽东诗词。反过来,只有准确了理解了毛泽东诗词,才能真正读懂毛泽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也会有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毛泽东诗词。即便是同一个,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心境状态下读毛泽东诗词,也一定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毛泽东诗词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常读常新、常悟常新。正因为如此,我把这本新书冠名为《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
《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全书33万8千字,共分五个部分。第一辑是“总论”,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史诗》,从“昏天黑地”“指天问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蟠天际地”“欢天喜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八个层面,揭示毛泽东诗词的史诗价值。毛泽东诗词既是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生动记录,又是毛泽东奋斗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第二篇文章《毛泽东诗词的总体情况与审美特征》,首先回答了若个问题: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写诗?毛泽东与诗词的关系如何?诗人毛泽东有什么特点?毛泽东诗词属于什么风格?毛泽东诗词的传播范围由多广?毛泽东诗词的出版情况如何?毛泽东如何看待自己的诗词?弄清楚这些问题,能够帮助读者从总体上了解毛泽东诗词的艺术底蕴、风格特征和普及程度。随后又从史诗美、人情美、人格美、哲理美、语言美、声韵美、色彩美、共赏美八个方面分析毛泽东诗词的审美蕴含,这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第三篇文章是《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满腔热忱为人民抒写抒情述怀的光煌典范”“中华民族追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画卷”“弘扬中国精神和激发中国力量的不竭动力”三个层面,揭示毛泽东诗词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深层原因。
第二辑是“鉴赏解析”,对20多首毛泽东诗词作品进行了深入解析,既有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又有毛泽东写诗填词时字斟句酌的总体分析,更有对一些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全新评价。比如,1910年秋天,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写下《七绝·呈父亲》。长期以来,人们要么热衷于考证“究竟谁是原诗作者”,要么刻意拔高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而严重忽视了毛泽东给父亲留下这首诗的初衷。毛泽东为什么要立志走出乡关?这首诗表达了毛泽东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只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理解少年毛泽东的心路历程。再比如,毛泽东生前没有发表《西江月·秋收起义》,传播范围不很广,也没有留下手迹,以至于人们严重低估了这首词的独特地位。殊不知,这首词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其史诗价值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首屈一指的。这首词所纪实的秋收起义,是共产党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起点,也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重大转折,毛泽东开始带兵打仗,开启了用枪杆子改写中国历史的漫漫征程。这是毛泽东的第一首军旅诗词,从此毛泽东诗词告别了书生意气,转入纪实,走向战争,成为讴歌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成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精美华章。
第三辑是“家国天下”,从“初心使命”“忧患意识”“小我大我”“斗争精神”“家国情怀”“民族血性”“人民立场”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解读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蕴含。毛泽东诗词形象地寄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救亡图存和励精图治的价值取向与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中国梦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质和人间正道。这些内容最能体现诗人毛泽东政治家本色,深刻诠释了毛泽东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思想根基和内在动力。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宏大抱负、价值追求和伟大实践的诗意表达,是毛泽东博大胸襟、伟岸人格和人生体验的自然流露。毛泽东诗词是解读毛泽东,解读中国共产党,解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文本。读懂毛泽东诗词,有助于读懂二十世纪中国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与悲欢离合,读懂中国的过去,并加深着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理解。
第四辑是“智慧文化”,从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智慧”“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气派”“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等多个视野,揭示毛泽东诗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貌。毛泽东自幼勤奋好学,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政务繁忙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以书为伴,博览群书,尤其偏好文史古籍,始终与中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毛泽东徜徉于博大深邃的中国智慧宝藏,并将其炉火纯青地运用于治党治国治军,是中国智慧的集大成者,而毛泽东诗词也凝结了历代先贤的韬略智慧。毛泽东在吟咏唱和之间,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人宣传了改天换地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颂扬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塑造了新中国弘扬正义、维护和平的大国形象。
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已经转化为赋有价值形式的文化符号,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党带领人民为追求独立、解放、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毛泽东诗词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奋进的感召力,又有朴实无华的亲和力。毛泽东诗词凝结着无穷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包括真情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正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毛泽东诗词古朴典雅、情志飞扬,又明白晓畅、雅俗共赏,是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伟大斗争和现实生活的光辉典范。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结晶。毛泽东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即是。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博大的文化气象,彰显了深邃的文化自信。毛泽东诗词有厚重的历史渊源,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也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毛泽东诗词彰显出蔚为壮观的“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令无数读者为之心醉神迷。
第五辑是“本真情趣”,从“咏雪情怀”“游泳情怀”“春夏秋冬”“花草树木”“喜怒哀乐”“古往今来”“阴晴圆缺”等多个视角,对毛泽东诗词中的诸多意象和丰富情感进行微观、深入的剖析。将分散于不同作品中的众多意象进行分门别类、综合比较,可以真切感受到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对同一意象的不同描绘和不同感触,或者同一种情感的不同体验和不同表达。这种解读是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深化与细化,能够领略到诗人毛泽东的卓越才华,也能凸现出毛泽东诗词的异彩纷呈。比如,毛泽东终生爱雪,有多首咏雪之作,出现雪意象的诗句很多,含义十分丰富。有时正面渲染,有时侧面烘托;有时大加赞扬,有时又极力贬抑。雪花飘逸多姿,流动刚毅,总是那么潇洒,俨然是毛泽东的胸襟。雪花晶莹剔透,洁白单纯,象征着完美人格,这恰恰是毛泽东的追求。雪花又纵情肆虐,严峻冷酷,代表着险恶环境,正好能激发毛泽东的昂扬斗志。
需要说明的是,《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一书的内容,是数年间陆陆续续写的,都不是按照一本书的框架写的,没有统一的体例,阐述的观点和所选的材料也难免存在重复。诗无达诂,毛泽东诗词是开放的,见仁见智。我对毛泽东诗词的理解,也只是个人的心得与体会,未必准确,甚至存在偏差。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我一直是用“心”在品读、在感悟、在分享。但愿这本《常读常新的毛泽东诗词》能让更多的读者有所启发,有所认同。果能如此,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汪建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一级巡视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专题 |
· 汪建新专栏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