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以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3年09月25日08:29    来源:学习时报

面向新时代,不忘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接访下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谱写了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新的赶考之路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传承弘扬好“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经过20年的发展,“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一个样板、一面旗帜、一种理念,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改善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高度,推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的开创性举措,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深邃思考和系统谋划。这些思考和谋划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具体要求上是一致的,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从“一域范本”到“全国推广”的跃升,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群众工作、信访工作和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和实践的光辉历程,折射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无穷魅力。

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领导干部作风深刻转变,执政为民理念更加彰显;群众合理诉求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信访工作局面有力开创,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地方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长治久安基础更加扎实。通过持之以恒落实,推动浙江成为治理效能最高、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成为展示中国两大奇迹的排头兵。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核心本质是通过优化基层治理为民造福,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对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有力塑造,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仅成为密切干群关系、广泛听取民众呼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而且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加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实践中绽放出灿烂的真理光芒。

学思践悟“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务实作风和担当精神,集中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从中追溯思想之源、真理之光,感悟理论之花、实践之果,进一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学思践悟蕴含其中的政治担当。“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通过下访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本世纪初,全国各省信访量普遍呈现上升势头,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各类矛盾问题暴露更多。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委决定在全省实行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下访就选择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担当。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使命意识和政治担当,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学思践悟蕴含其中的为民情怀。“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比喻道,“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强调衡量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看你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办了多少实事,解了多少难题。我们要深刻领悟这种真挚的为民情怀,更加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思践悟蕴含其中的科学方法。“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为浙江在复杂多变发展形势下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找准了具有优势特点的方法路径。从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思维方法的深厚涵养和娴熟运用。例如,“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把问题隐患化解在基层等要求,蕴含着问题导向、法治思维、创新思维,是运用两点论、重点论、优势论的典范。我们要深刻领会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思践悟蕴含其中的务实作风。“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通过摸透情况、找准症结、解决难题,做到了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钻进“矛盾窝”“群众堆”里,实现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公文转着办”为“就地马上办”、变信访拐弯办为领导直接办,有力解决了信访处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一些信访积案“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推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干部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要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务实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沉到一线,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持续放大“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的整体效应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有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远战略考量。要深入挖掘其在加强基层治理中的重大实践价值,持续放大整体效应,与“枫桥经验”同步推进,把干部下沉服务与强化群众自治活力结合起来,形成互为补充、相互贯通的闭环体系,进一步推动完善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治理理念的现代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承弘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首先要贯彻现代治理理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推动党的组织向基层延伸、党的工作向群众覆盖、党的力量向一线聚焦,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方向永不偏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坚持“全周期管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时间、空间和层级再造,加强全程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形成系统、协调、完备的治理体系。坚持多元共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创新完善鼓励多方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突出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传承弘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要以法治手段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法善治根基。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突出治理手段的智能化。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强大推动力。传承弘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以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善于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更好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拓展数字化手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特别是打造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数据鸿沟,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加强网上信访主渠道建设,建立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进一步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将群众诉求解决在问题产生之前。大力加强干部数字化能力培养,强化数字化思维,提高数字治理素养,不断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作者系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杨青玖)

(责编:代晓灵、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