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要论)

任贤良

2023年09月01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化快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着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我国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演进,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在领导体制机制方面。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改革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后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

在顶层设计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重要文件陆续出台,对推动信息化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对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

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相应的配套法律建设。随着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网络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同时,坚持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国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多主体参与,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看,我国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技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新时代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5%。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和加速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坚持提质增效,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动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发展高效协同电子政务。信息化驱动治理方式变革,为发展高效协同电子政务提供有效手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我国数字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在调节经济运行、改进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征程上,要加快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强化制度规则创新,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不断提高“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水平。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优化供需匹配,优化数字社保、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增强政务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打造自信繁荣数字文化。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用数字技术驱动文化生产、传播,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在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推进文化数字化的战略路径和步骤作出重要部署。新征程上,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加快文化数字化技术革新与转化,重视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保护文化数字化产权,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提高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我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上线,远程医疗区县覆盖率超过90%,网络扶贫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发展普惠精准公共服务,让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有利于以信息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要大力提高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发展数字健康,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普及,提升欠发达地区网络服务能力,加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同时,强化数据安全防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数字技术驱动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支撑数字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新征程上,要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升级,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和节能设备广泛使用。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普及数字化绿色生活方式,倡导远程办公、在线会议、公共出行、绿色消费,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着力提升数字化绿色环境治理能力,优化完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和监管体系,更好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中建设网络强国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给全球发展带来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在深化网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建设网络强国。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网络安全、数字治理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构建开放共赢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等优势,能够为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提供助力。可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围绕5G、IPv6、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推进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公益项目,推动弥合数字鸿沟;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助推全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平台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及“走出去”;加快拓展网上文化交流共享渠道,推动不同文明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推动互联网成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台。

用数字技术解决全球性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经济结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共同推进科技向善、科技向上,用数字技术解决气候变化、减碳等全球性问题,能够为人类发展贡献力量。要坚定不移推进技术创新,聚集技术、数据、场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好营造创新生态,激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潜力,促进普惠发展。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的预判和防范,及时划出“红线”和“底线”,构建包括政策法律、伦理规范、技术标准在内的治理体系,助力数字社会普惠包容发展。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规则制定。一方面,把握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趋势,持续完善国内数字化法律法规,推动数字技术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深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要积极参与双多边合作机制,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主动向世界提供数字治理公共产品,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制定,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坚持多边主义全球数字治理。全球数字治理应遵循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旗帜鲜明反对“脱钩断链”“搞小圈子”。要发挥国际组织、企业、专家学者、技术社团等作用,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努力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1日 09 版)

(责编:代晓灵、万鹏)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