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学者专栏
分享

待到山花烂漫时

 ——毛泽东与周恩来 

汪建新

2023年08月16日09:51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两颗巨星。曾经有太多的比喻,形容他们的“天作之合”,诸如“湖南辣椒”与“绍兴黄酒”,“航海家”与“水手长”,“理论家”与“实行家”。人们对毛周二人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默契关系、个性差异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比较。毛泽东是独领风骚的大诗人,周恩来也擅长写诗,但人们对此知之甚少。细数毛周之间诗词交往的珍闻趣事,可以真切感受到两位伟人诗艺精湛、诗心相通的儒雅气度,领略到毛周二人携手并肩、优势互补的革命情谊。

大江歌罢掉头东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和毛泽东一样,周恩来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对国家危亡充满忧患,为救国救民而上下求索。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曾写过不少激情满怀的青春诗作。

1914年10月,在南开学校读书的周恩来在《敬业》杂志创刊号首次发表《春日偶成》(二首),这是迄今所见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其一为:“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其二为:“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两首诗表达了周恩来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16年春,周恩来同窗张蓬仙退学回吉林长春,4月,他以笔名“飞飞”在《敬业》杂志第四期发表《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其一为七律:“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此诗抒发了奋斗向上、为国立功,革命胜利之时再相会的无畏乐观精神。

1916年,面对军阀张勋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南开学校教师张皞如愤然赋诗《伤时事》:“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孤客天涯空涕泪,伤心最怕读新闻。”周恩来随即奉和一首《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并一同刊登在《敬业》第五期上:“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周恩来视张勋之流如秋日之虫,尽管其声唧唧,亦不过是最后的悲鸣罢了。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前,作了一首气魄非凡的七绝《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留日期间,周恩来写了一系列优美诗歌。其中,《游日本京都圆山公园》写道:“满园樱花灿烂、灯光四照,人声嘈杂。小池边杨柳依依,孤单单站着一个女子。樱花杨柳,哪个可爱?冷清清不言不语,可没有人来问他。”此诗1920年1月20日发表于《觉悟》杂志创刊号上,1922年8月被收入上海东亚图书馆《一九一九年新诗年选》。

1919年4月回国后,周恩来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当年年末,他写了新诗《死人的享福》,控诉剥削阶级的“食人”本质,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该诗以“伍豪”的笔名发表于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觉悟》创刊号。这年6月8日,周恩来给远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李愚如写了一首送别诗《别李愚如并示述弟》,其中写道:“磨练你的才干;保你的天真烂漫。他日归来,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

1924年2月1日,周恩来在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合办的《赤光》创刊号上发表《赤光的宣言》,用诗歌写出了中国革命的宣言:“革命的赤光,从北俄腾起,惊醒了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震动了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封建余孽,国际的强盗,更被他照得原形毕露。”

赵朴初曾经指出:“周恩来在‘五四’前写的传统旧体诗,风骨开张,才气横溢;‘五四’后转向新体诗,也是卓有成就,不同凡响。”“从这些作品上看,周总理对于诗道不仅具有极高的天赋,而且还下过很大的苦功,再从周总理创办刊物并与师友频频酬唱情形来看,他对于以诗文言志抒情的活动也怀有很浓厚的兴趣。”

联句赠诗传佳话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几位国民参政员由重庆飞抵延安。7月2日,黄炎培一行到杨家岭访问毛泽东。毛泽东会客室墙上挂着一幅沈叔羊的画作,画中有黄炎培题写的一首七绝:“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那是1943年黄炎培为驳斥国民党对红军过茅台镇时的污蔑宣传而作的题画诗。会谈之后,毛泽东用茅台酒招待黄炎培一行,周恩来、陈毅作陪。席间,陈毅提议联句助兴。毛泽东起首句:“延安重逢喝茅台。”周恩来接句:“为有嘉宾陕北来。”黄炎培念了自己的诗句:“是假是真我不管。”陈毅也念了《茅台》的句子:“天寒且饮两三杯。”《茅台》诗在延安广为人知,毛泽东听后连说:“不算!不算!从头再来。”他又起首句:“赤水河畔清泉水。”周恩来接句:“琼浆玉液酒之最。”黄炎培接着吟诵:“天涯此时共举杯。”陈毅结尾:“惟有茅台喜相随。”吟罢,大家相视,抚掌而笑。

1960年5月中旬,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在湖南视察。一天,他们同车察看长沙市容。车子行至橘子洲,目睹湘江水面帆影点点、百舸竞渡,毛泽东兴致勃勃,提出与周总理作对联互娱。他即景咏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周恩来因对长沙景物不熟,一时没有应对。汽车行至天心阁时,毛泽东介绍说这是他以前与同学常来聚谈的地方。周恩来忽见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立即对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毛泽东感到诧异,说:“诗人同心。我说出的上联与你应对的下联,实为一副古联。相传这副对联曾悬挂在天心阁楹柱上。”周恩来会心地笑了,两人心心相印,想到一起了。

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绍剧是他的家乡戏。1961年9月28日,周恩来在民族文化宫用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招待缅甸贵宾奈温将军。10月10日,在周恩来的推荐下,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了这部戏。10月18日,郭沫若也看了这部戏,并应剧团同志的要求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毛泽东看了郭沫若的诗后,认为对受妖精蒙蔽的唐僧应该批评教育,不能一棍子打死,并于11月17日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毛泽东与郭沫若之间的这次唱和,周恩来起到了直接纽带作用。

1963年元旦,《光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满江红·领袖颂——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毛泽东在杭州读到该词后,于1月9日吟成《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初稿完成之后,毛泽东并没有立即寄给郭沫若,而是首先想到了白天到达杭州、准备就医的周恩来。他挥毫书写词的全文,特意题写上“书赠恩来同志”,又细心地附笔:“郭词见一月一日光明日报。”然后,亲手用中式大信封将词稿装好,写上“送交周总理”,派人送去。周恩来是这首词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欣赏到该词韵高千古的书法墨迹的人。手捧着散发墨香的词稿,周恩来不仅感受到领袖创作的喜悦,胸中也激荡着强烈的共鸣。

倾心推崇毛诗词

周恩来诗才卓越,但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很少写诗,这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大憾事。但周恩来偶尔挥毫时,仍透出他善诗的才气。特别是1941年1月17日,周恩来为痛斥“皖南事变”而写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月2日,毛泽东从延安致电周恩来:“收到来示,欣慰之至。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旺。”很少作诗的周恩来,始终对毛泽东诗词格外推崇和喜爱。

1958年7月,吕正操和赵尔陆看到毛泽东1950年10月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传抄稿将“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县”字误抄为“悬”字,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吕正操便去请教周恩来,周恩来也被问住了。事后,周恩来找到该诗的发表稿,始知是传抄有误。7月13日,他专门致信吕正操:“昨晚被你考住。今晨与范若愚同志(周恩来秘书,引者)谈,将‘赤悬天’勉强解释为‘赤日当空’‘赤日悬空’的意思。现取阅主席诗词原本,方知为‘长夜难明赤县天’并非‘赤悬天’。赤县神州,大家懂得,自不费解。”

1961年,周恩来审看上海评弹团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演出,并亲切接见了作曲者和演员。他分析词作的深刻寓意时说道:“对我们革命先烈寄予如此崇高的怀念之情,没有比这首词更深切、更激昂慷慨,因此就更动人心弦了。‘泪飞顿作倾盆雨’,是嫦娥之泪?是吴刚之泪?还是作者之泪?是普天下革命人民洒下的倾盆热泪。只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才能达到这样高的境界。”这是迄今为止对该词主题思想阐述得最准确而又最深刻的评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周恩来策划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他亲自选定3首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叮嘱创作人员,一定要写出最好的曲子,用最好的演员来演唱。在周恩来的悉心指导下,3首毛泽东诗词歌曲深化了《东方红》的创作主题,至今仍然广为传唱,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曲目。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对他解释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道:“在这首词中,毛主席的意思是说,那些开拓事业的人,不一定都是收获成果的人。百花盛开之时,也是他们行将凋落的日子。”在与尼克松最后一次会谈时,周恩来再次引用毛泽东诗句:“在您楼上的餐厅里有一幅毛主席手书的《题庐山仙人洞照》,最后一句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您是冒着一定风险来中国的。然而,正如诗中所述,在危岩之上,正有着无限伟美的风光。”

1976年元旦,病情危重的周恩来从广播里听到毛泽东新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他立即让人买来印有这两首词的小薄本,当工作人员读到《念奴娇·鸟儿问答》的末句“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时,他的嘴角绽出了几丝笑纹。周恩来让工作人员把诗词本放在枕下,此后每逢从昏睡中醒来,他都要抚摸诗词本和听读这两首词。直到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这个诗词本依然压在他的枕下。

(作者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党史文苑》,2023年08期)

(责编:代晓灵、万鹏)
相关专题
· 汪建新专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